發展新型煤化工一波三折 未來技術改革成關鍵
目前,我國煤炭的利用方式還是以直接燃燒為多,主要用于發電、供熱、工業燃氣,總體效率比較低,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污染。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所長房倚天指出,現在比較嚴重的就是溫室氣體C2O的大量排放,其主要原因就是現行的煤炭消費方式和技術還比較落后。所以說,在煤炭資源利用過程中,應該通過實施的潔凈煤技術,發展新型煤化工,逐步實現煤炭利用過程中的CO2捕捉和利用,以及鼓勵煤炭生產和利用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等方式,讓煤炭資源低碳利用。
煤炭資源低碳利用模式是好的發展方向,但實際實施起來還有一些困難。
煤化工經過前期熱火朝天發展后,隨著油價的下跌,國內環保標準不斷提高,進入一個發展新周期。7月7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關于規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煤制燃料示范項目建設,同時要堅持嚴格環保標準,示范項目執行能源、化工領域現行嚴格的環保標準或更高環保要求。
此外,7月19日,首屆煤炭清潔利用產業大會上,山東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朱維群做了一個關于“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開發”的演講。“如果嚴格執行碳減排要求,比如煤制油,要在原油高于100美元/桶的價格下才有競爭力。”朱維群表示,在低油價影響下,煤化工發展已經困難重重,未來實行碳減排,煤化工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現在企業的環保投資,其實都沒有考慮到碳減排的成本,像煤制天然氣,如果征收碳稅,每立方米天然氣的成本將推高0.5元,這將是煤制天然氣的‘死穴’。”朱維群表示,行業內也向國家遞交了碳稅在一定時期內實行減免、等到行業成熟的時候再征收的建議。同時,給予煤化工行業一定的財稅補貼,并支持企業進行污染治理。
另外,我國煤化工項目的投資額嚴重超出概算,這對煤化工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我國大多數煤化工項目投資超概算,雖然不同煤化工項目投資額超概算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其帶來的后果卻是一樣的,不僅會導致項目盈利能力降低甚至長期虧損、令業主蒙受巨大損失,甚至會遲滯區域經濟發展、增加銀行壞賬,影響整個煤化工行業健康發展。
對煤化工項目跟蹤研究不難發現:隨著中國煤化工新建項目的增加和投資額的增大,項目投資超概算的現象愈演愈烈——統計顯示:在近10年建設的煤化工項目中,約一半項目投資超過了概算。其中現代煤化工項目超概算的比例高達70%,有些項目投資甚至超出概算40%以上。
為此,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尤西蒂建議,后期上馬煤化工項目時,一要扎實細致地開展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工作,客觀公正地分析項目前景,做好可行性與不可行性_研究;二要盡量使用國內技術和設備,減少設備采購及后期設備更新與檢維修費用;三要制定科學的項目實施計劃與方案,并嚴格執行,確保項目如期投產達產;四要加強監管、審計,明確責任,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確保各環節費用在預算范圍內。
在重重壓力之下,未來我國煤化工行業的發展之路如何走?
未來煤化工生產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加快環保技術改革的步伐,才能適應環保新常態,不斷進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首先,煤化工企業應加大環保投入力度,主要是對傳統工藝及相關系統技術進行優化、集成和升級,使產能消耗進一步降低,污染進一步減少;其次,企業應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大力推進廢渣和二氧化碳的綜合利用,依靠科技實現真正的清潔生產、節能;后,企業還要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優勢,持續追蹤煤化工環保科技前沿,適時推進現代煤化工環保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政府和相關部門也要鼓勵企業主動參與到節能環保項目中來。
(參考資料中國化工報,生意社,中國經營報,鋼之家,中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