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治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長治建設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附件獲取全文),要求到2035年,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美麗長治基本建成。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美麗長治全面建成。
《實施方案》明確將“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從以下方面著手: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圍繞重點行業、工業園區、產業集群、清潔取暖、揚塵等重點領域,聚焦秋冬季、夏季等重點時段,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以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加快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高質量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煤電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快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安全高效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綜合治理,開展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清理整治簡易低效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強化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排查治理。因地制宜完成上黨革命老區散煤清零,持續優化清潔取暖改造方式或運行模式,鞏固提升現有清潔取暖成果。有序推進農業種植和養殖散煤替代。優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持續開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等級“創A升B”。加強餐飲油煙、惡臭異味等群眾身邊的污染治理。嚴格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持續開展噪聲污染防治。到2027年,全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到2035年,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實現空氣常新、藍天常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深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以“全力打造八百里濁漳水秀美風光”為總目標,深入推進濁漳河、沁河、淅河和漳澤湖保護治理。建立以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為導向的水生態考核機制,加強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構建全過程監督管理體系。強化重點行業廢水治理,加快推進工業園區、開發區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循環利用,新增化工園區實現廢水不外排。常態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開展城市排水系統源頭雨污合流管道、排水系統混錯接管道系統化改造。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推進尾水人工濕地建設,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調蓄等應急管控措施,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鞏固主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一斷面一策”治理水質不達優良和汛期污染強度高斷面,“三河一渠”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到2027年,全市國控、省控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力爭達到100%;到2035年,全市國控、省控地表水水質保持優良比例100%。(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開展受污染耕地污染溯源,科學制定并實施安全利用方案,統籌推進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蓋,降低大氣重金屬沉降對土壤的累積性風險。強化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加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規劃用途管制,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土壤污染風險模式,鼓勵實施綠色低碳修復。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
環境監測。系統開展全市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強化地下水型飲用水環境保護,實施地下水污染風險防控與修復治理。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全面落實重點監管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整改,深入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嚴控耕地、在產企業、化工園區等新增污染,穩步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國控點位Ⅰ——Ⅳ類水比例達到90%以上,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固廢危廢和新污染物治理。
加強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拓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途徑,開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進退役太陽能板、廢舊風機葉片、動力電池等新興廢物回收處置,加快建設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全力打好固廢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加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實施黃河流域“清廢行動”,開展尾礦庫污染治理。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有序開展化學物質監測和調查評估,加強新污染物全過程管控,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到2027年,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力爭建成“無廢城市”,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礦系統治理。
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礦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扎實開展精準擴林、重點補林、科學改林、持續營林、依法護林、創新活林“六大行動”,不斷提高森林質量。深入開展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推進城鄉生態修復。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點,深入推進采煤沉陷區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提高至31.88%,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不低于9.61%,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全部完成,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原標題:長治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長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