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申報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23年版)》中的新能源固廢處理技術裝備共4項,包括廢舊動力蓄電池無害化再生利用技術裝備、廢舊動力電池預處理全流程高質利用技術與裝備、廢舊鋰電池破碎分選成套裝備、再生鉛連續富氧側吹低溫熔煉技術。
每項技術的典型案例詳見附件。
案例一:荊門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廢舊動力蓄電池無害化再生利用技術裝備
一、技術適用范圍
適用于退役和報廢的動力電池、退役和報廢的儲能電池、報廢3C電池等廢舊電池及廢料無害資源化循環利用。
二、技術原理及工藝
該技術裝備以廢舊動力電池中各組分基本性質包括密度、可碎磨度、可分解性等差異作為基礎,借助材料在不同作用下的力學性能差別,形成廢舊電池可兼容、撕碎預處理、高低溫熱解工藝基礎上的綜合回收處理技術,同時結合銅、鋁、氧化物及石墨等階段碎磨-階段篩分形成的密度、粒度差異,實現梯級破碎-精細化分選工藝,借助多介質流作用下物料的輸送及分級實現全流程干式機械物理工藝,整合智能化集成控制技術形成完備的體系裝備。技術全流程以精準控氧低溫連續熱解技術,實現不同規格退役鋰電池的高效熱解預處理,除隔膜外的有機物分解率達到99%以上;采用梯級破碎精細化分選技術,實現電池廢料多組分的高效分選,包括有價金屬、黑粉、銅鋁、隔膜等組分的回收率大于90%;對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粉塵等進行凈化處理,實現退役鋰電池精細化分選全過程的無害化綜合處理;實現廢舊動力電池處理流程化、放電自動化、熱解精準連續化、破碎分選精細化。
三、技術指標
處理量30t/d——50t/d;熱解溫度<600度;黑粉中鎳鈷錳鋰綜合回收率≥99%;銅回收率≥95%;鋁回收率≥95%;隔膜回收率≥90%;氟化物排放<3mg/m3; VOCs排放<30mg/m3;廢氣排放指標達到《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環大氣[2019]56號)及《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的要求。
四、技術特點及先進性
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具備無氧安全預處理-高低溫多效協同熱解-多組分梯級破碎-精細化高效分選回收等特點,該技術通過對廢舊動力電池的全組分資源化處置和材料再生利用,實現了廢舊動力電池的無污染、無害化處置,確保了可持續發展并減少了自然礦產資源的開采。該項目全過程以低能耗的機械物理法為主,可實現高效的節能降碳作用,通過對電池回收生產黑粉全流程碳足跡核查認證,該技術裝備碳減排效果顯著,相較同規格的電池正負極活性黑粉材料,該技術裝備產業化應用后,單臺套可實現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回收處理1.5萬噸/年,資源化再生黑粉、銅鋁、隔膜等有價材料1.2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超過2萬噸。
五、應用案例
項目名稱:廢舊鋰電池及極片廢料綜合處理項目
項目概況:建設地點位于湖北省荊門市國家級高新區內,總投資46800萬元,廢舊動力電池綜合處理項目備案產能10萬噸/年,其中一期規劃每年處理廢舊動力電池4.5萬噸,基于自主開發的高效、綠色、安全成套廢舊動力鋰電池精細化分選技術裝備,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包括兩個大于2噸/小時綜合處理單元,工藝主要為廢舊動力電池放電-預處理-熱解-梯級破碎-精細化分選。
項目1#單元運行時間360天以上,2#單元運行時間180天,項目對廢舊動力電池采用全智能控制技術裝備實現全組分高效資源化,各有價組分回收利用率均在95%以上,鎳鈷錳鋰等有價金屬回收利用率99%以上,項目目一期自建成運行以來,回收處理廢舊動力電池及廢料2萬多噸,全組分資源化產出黑粉、銅鋁、鐵料等有價組分材料1.7萬噸左右,從根本上實現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杜絕了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生態的直接影響,實現綠色營收近40000萬。
六、推廣前景 隨著技術裝備的進一步推廣,和產業化產能的進一步釋放,通過對1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綜合回收處理,可實現8萬噸左右的電池材料資源化再生,包括銅鋁、黑粉、隔膜等,為電池制造產業鏈提供可循環的再生材料,預計可實現經濟產值50億左右,基于廢舊動力電池退役潮的來臨和全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理產業化進程加快,該技術預計推廣示范應用率在20%-30%,未來三年該技術裝備可實現超過2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綜合處理,進一步減少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及生態產生的污染和影響,同時實現近16萬噸電池材料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再生,創造近100億元的市場經濟價值。
支撐單位名稱:荊門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