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解決省內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022年7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湖北省水利廳、湖北省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湖北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
主要目標:到2025年,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增完成35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5%,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主要任務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提高農村環境整治成效和覆蓋水平。科學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在水沖式廁所改造中積極推廣節水型、少水型水沖設施。按照平原、山地、丘陵、缺水和生態敏感區等典型地區,分類完善治理模式,科學合理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
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在不便于集中收集處置農村生活垃圾的地區,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加快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
全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建立并動態調整農村黑臭水體監管清單,優先整治面積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針對黑臭水體問題成因,以控源截污為根本,綜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壓實部門責任,實現農村黑臭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對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開展整治過程和效果評估,確保達到水質指標和村民滿意度要求。
穩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施精準施肥,分區域、分作物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標準和減量方案,制定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氮肥推薦定額用量,落實化肥使用總量控制。在糧食主產區和園藝作物重點區域,集成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
推進農膜回收與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強農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管理。積極探索推廣環境友好生物可降解地膜。到2025年,力爭農膜回收處理率在85%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深入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建立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體系。
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制度,依法合理施用畜禽糞肥。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規范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開展設施裝備配套情況核查。2022年底,畜牧大縣率先完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編制,促進區域畜牧產業布局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基本匹配,推進種養循環、農牧結合。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監督指導規模化養殖場依法持證排污、按證排污或者進行排污登記,遵守排污許可證管理規定。推進漁業綠色發展,鞏固江河湖庫自然水域網箱圍網養殖取締成果。加快漁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大力推廣設施漁業、循環水利用、大水面生態增養殖、蝦稻共作和稻漁種養等綠色健康養殖模式和技術。
此外,《方案》還提出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實施農業減排固碳、夯實鄉村發展綠色底盤等多方面的任務。(文件詳情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