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還未過半,水市場已經“燃”起來了!
一方面,國家層面“真金白銀”支持。3月財政部公開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中,水污染防治資金預算數為267億元,與2024年執行數持平;城市管網及污水治理補助資金預算數為120億元。最近,財政部再度官宣,下達水利發展資金471億元,要支持補短板,要支持農村供水與節水,還要支持整縣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另一方面,“兩新”等政策實施,也有效刺激了提質增效需求釋放。《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2025年底前,建成100座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臨近收官之際,疊加“兩新”加力擴圍實施、環保裝備高質量發展催生出的機遇,一個規模近千億的市場已蓄勢待發。
錢到位、信心到位,步入存量優化階段,從業者又該如何布局?
鏈接兩個五年發展規劃,設備更新劃重點
處在“十四五”向“十五五”的關鍵節點,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黃河流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水土保持、水利科技創新、水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等方案、規劃迎來大考,行業進入轉型關鍵期。開年,《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兩大重磅政策發布,更是為環保行業整體發展奠定了樂觀積極的基調。
《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大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支持力度,繼續支持環境基礎設施等更新,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則明確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萬億級環保產業”,高鹽廢水處理回用、高性能水處理膜被點名,并著重強調要推動污水治理裝備企業研發新工藝技術,積極參與市政污水處理等優勢裝備國際標準研制。
當大規模設備更新浪潮席卷而至,那些自增量擴張時代應用落地的項目及設備,面對新時期新要求,已然到了該更新換代的時候。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1369.6億元,2022年增長至1437.4億元,同比增長4.95%;2023年污水處理市場規模約為1500.1億元,且這一增長趨勢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
此外,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堅決反對各類簡單粗放、一刀切式的環保治理,堅決反對各類脫離實際、層層加碼的環保整改,堅決反對各類弄虛作假、走過場的環保形式主義。”當因地制宜成為各類環保項目推進的基本遵循,水處理要求自然也會更精細化。比如,他曾就表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優先選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決反對形式主義,不搞“一刀切”。
兩大細分領域需求被置頂,機會就在其中
今年以來,國務院、水利部陸續召開會議,統籌布局水資源保護、水生態治理有關工作。其中,河湖、農村這兩個關鍵詞“出鏡”頗多,值得重點關注。
美麗河湖
1月份,水利部召開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有關負責人強調,把江河湖泊打造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國家“江河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期,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明確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建設幸福河湖不僅契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順應了中國式現代化要求,還有助于促進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通過“河湖+”經濟融合發展產業和項目開發,能夠真正實現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如何建設?2024年年末,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意見》,明確五項重點任務,要求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快補齊城鄉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完善污水收集配套管網建設,同時嚴格入河湖污染物管控,加強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排污口監督管理機制。到2030年,幸福河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以各地“母親河”為重點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農村治水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隨著城鎮水系統日趨完善,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重點正不斷向農村鄉鎮轉移。政策層面,2025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表示將力求通過“十四五”期間的努力,把農村供水的自來水普及率由現在的83%提升到88%。此外,2025年,我國還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模式。目標明晰,廣大農村地區顯然已經是水處理設備供應商下一階段的必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兩會期間,仍有多位代表對于農村治水提出了建議。全國人大代表、柳州工學院語言文化與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董月琳建議,生態環境部應牽頭組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創新案例庫,鼓勵各地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并為相似地區提供借鑒;全國人大代表、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農工黨福建省委會副主委張玉珍建議,應進一步完善農村水源和污染源清單,為補充完善地下水監測站點、網絡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針對之前普遍存在的農村治水設施“曬太陽”現象,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尋求破局之策。比如,上海市特別發布了《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優化治理路徑技術指引》,明確對于現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應全面評估設施建設年限、設計規模、進出水水量水質、運維養護成本和技術經濟能力等內容,形成“一設施一方案”,并詳細列出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不同工藝的適用場景。
而未來,隨著監管落實,農村治水在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后,也將加快朝著提質增效方向邁進,這勢必又會帶來新一輪增長需求。
倒計時10天!視環會即將“滿血”回歸
為水處理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勢,環保在線作為擁有近20年“互聯網+”模式運營經驗的專業平臺,傾情打造2025第11屆視環會,將于5月13日-16再啟“云”端綠色之旅,促進行業上下游深度對話,并結合抖音、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流量,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攜手合作伙伴向“新”出發、提“質”增效。
距開幕僅剩10天時間,各細分領域展商正加快集結,【云訪談】【企業宣講】【新品發布會】火熱籌備中,創新應用成果、經典項目案例、政策風向解讀等,你想看的這里都有!
點擊圖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