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們談專精特新,大家好像還沒有那么大的感觸,但其實業內人士已經上了心。2020年我們再談專精特新,已經有一批企業率先嘗到了甜頭,像環保產業這樣中小微企業占比高達7成的,更是受益良多。
現在是2022年,#專精特新#這個熱詞又火了半年了,并不確定還要火多久。
從環保行業的角度來看,這可是重大利好,環保在線還曾經專門
【翻了4700+企業名單】,找到了上百家環保領域的“專精特新”,這可都是經過工信部蓋戳認證的。
《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將安排100億以上獎補資金,分3批(每批不超過3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各省市還有地方獎勵,從5萬到200萬不等。
沒錯,各地關于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政策也不慢。如山西計劃到2025年培育2500家以上省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天津是1000+,上海是5000+,浙江是10000+等等。據悉,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00多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浙江、廣東、山東是目前數量最多的。
說了這么多,環保企業到底該如何成為國家和地方重點扶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甚至是“隱形冠軍”呢?
首先,“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必須要有,這才是具備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所在。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就曾指出,“‘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從發展結果看,要實現從相對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強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這個概括已經很全面了,徐曉蘭還曾表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5678”的特征——即,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
如果覺得這樣的解讀比較抽象,那我們來根據實際案例具現化一下這個概念。

圖中就是根據“5678”這個特征隨機抓取的一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情況,像中建環能,在磁分離水體凈化設備領域獨當一面;像維爾利,是國內早期從事垃圾滲濾液處理的企業之一,一騎絕塵;像三達膜,利用膜綜合技術實現稀土行業高氨氮水治理&清潔生產,將納濾除鎂技術/連續離交技術應用在鹽湖提鋰行業等創舉深受矚目;像久吾高科,在膜材料(尤其是陶瓷膜)和膜分離技術方面深耕多年,具有顯著優勢......
總的來看,環保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在攪活一池“渾水”上有重大作用,“十四五”期間國家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養和扶持,將會讓更多有技術優勢的中小微環保企業加速成長和蛻變,如徐曉蘭所言,發揮“補短板”“填空白”的作用,為中國成為綠色制造強國貢獻重要支撐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