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興市生態環境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全面實踐,認真彈好“引外援、重打擊、密協作、強監管”“四重奏”,全力打好“公檢法環”跨部門協作“組合拳”,不斷提升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打擊能力。
引外援,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一是平臺常態巡。2018年以來,嘉興市、縣兩級每年斥資1000余萬元,委托第三方服務機構或環保管家協助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平臺巡檢、站點檢查等工作,每2小時對各類平臺數據、監控視頻巡檢一次,及時排查分析和發現可疑數據300余條。2022年2月,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巡檢中發現某印染企業頻繁出現COD自動監控數據突降現象,調閱同時段監控視頻,發現有人進入站房并疑似在TOC分析儀取樣杯內注水。經執法人員現場突擊檢查,證實了該企業發現數據超標后即在儀器取樣杯內注水,并重新啟動做樣,進而拉低時均值的弄虛作假行為。
二是現場專業查。委托第三方服務機構對全市768個自動監控站點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累計發現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管理和運維機構日常運維方面問題7860余個。2022年2月8日,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對某金屬制品加工企業自動監控站點檢查時,發現廢水終沉池邊上排放渠內插有一根經隱蔽偽裝的PVC管,正注入自來水對渠內廢水進行稀釋,干擾自動監控設備采樣;發現此情形后,第三方服務機構立即上報執法隊進行調處,目前該案已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近年來全市查處的弄虛作假案件中,有近80%為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第一手線索。
三是聯手協同打。第三方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做到第一時間上報弄虛作假行為線索,第一時間引導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第一時間協助固定證據,助推高效、精準破案。2021年11月,第三方服務機構現場巡檢時發現某印染企業自動監控采樣管存在人為轉接嫌疑,經調閱平臺數據和監控視頻,發現該企業均為夜間排放,且排放前監控攝像頭被人為轉動;2022年2月14日23時許,執法人員對該企業開展突擊夜查,在第三方服務機構引導下,當場查獲污水操作工將自動監控采樣管轉接至自來水軟管、干擾采樣并篡改自動監控數據的行為。
重打擊,讓企業感受強大威懾
一是實戰培訓強能力。近年來累計開展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查處實戰培訓6次,在水、氣自動監控站點模擬設置弄虛作假行為,組織執法人員開展現場模擬檢查600余人次,并安排技術人員對10余類弄虛作假行為的原理、影響、排查方法進行深入細致講解,有效提升專項執法檢查業務水平。將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檢查納入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實戰比武科目,引導全體執法人員聚焦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查處。
二是專項行動強打擊。為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控數據、廢水偷排直排等環境違法行為,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結合執法大練兵夜學夜查活動,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污染源自動監控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專項夜查。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查處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27起,其中向公安機關移送違法犯罪案件21起、行政拘留案件3起,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58人,行政處罰金額和法院判處罰金共計320.2萬元,部分案件仍在偵辦中。
三是宣傳警示強意識。經常性開展典型案例宣傳報道,在“嘉興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開設“環境法治”專欄,定期推送環境違法典型案例,2021年共發布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12個;利用企業“智管服”平臺定期向相關排污單位和自動監控設施運維機構推送自動監控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不斷提升企業遵法守法意識。開展全市重點排污單位環保業務培訓,對6個發生在我市的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參加培訓300余人,形成有力警示和震懾。
密協作,讓弄虛作假無處遁形
一是聯合排查分析。聯合嘉興市公安局在海寧市推開污染源自動監控弄虛作假數據排查分析平臺建設,綜合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企業產治污設施工況監控數據、視頻監控信息、站房門禁信息、自動監控設備運維信息等資源,充分借助公安機關在人員身份識別、監控視頻分析運算等方面優勢,做到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跨平臺關聯分析,并建立可疑數據、視頻的預警分析模型和機制,使用“綠、黃、紅”三色分別表示不同預警等級,為弄虛作假違法行為打擊提供精準線索,對企業實現“無事不擾”。
二是定期會商指引。及時召開公檢法環四部門聯席會議,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執法辦案尺度和標準。在2021年4月聯席會議上,四部門對“兩高”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七項關于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涉案人員的主觀故意性、條款適用性方面進行會商并形成一致意見,通過印發辦案指引的形式對該條款的理解和適用作出統一。進一步健全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機制,通過強化聯動執法、規范案件移送、加強證據收集、深化會商機制、加大保障力度,實現信息共享、線索互通、案件共查。
三是聯動合力打擊。與嘉興市公安局聯合印發《嘉興市危險廢物及自動監控領域違法犯罪專項執法打擊行動方案》,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公安部門貫穿全年聯動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全市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機關在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查處過程中聯系協調空前密切,做到案前溝通定偵辦方向,案中會商把案件質量,案件移送后持續合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門專業優勢和公安機關偵查辦案力度優勢,大幅提升刑事案件成案率,實現“辦一件、成一件”,2022年已成功破獲5起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
強監管,讓違法行為無從下手
一是狠抓運維“相互”管。全面加強全市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維機構監管,從2018年開始每季度對全市15家運維機構開展環境信用等級評價考核,對運維人員參與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并將評價考核結果抄送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和排污單位,先后引導30余家排污單位及時更換運維機構;充分發動運維機構發現舉報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于查證屬實的舉報,則在季度評價考核中予以加分,營造排污單位與運維機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良好氛圍。
二是規范建設“自己”管。全力推進全市水、大氣重點排污單位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自動監控設施安裝聯網,全市共建成污染源自動監控站點768個,其中廢水站點476個,廢氣站點162個,VOCs站點130個,基本實現應裝盡裝、應管盡管。同步開展污染源自動監控站點提升改造,對監控站房供電、數據采集傳輸、采供樣、給排水等管線進行規范化改造,全程明管明線架設,并標注管線名稱和流向;所有自動監控站點主要污染物監控數據由模擬量傳輸改造為數字量傳輸,讓企業自己管好自己。
三是聯合監控“精準”管。全力推進大氣環境排污單位產治污設施工況監控設施建設,對2008家涉氣企業的9564個生產設施、3375個治理設施實施24小時過程監控。在污染源自動監控站房、排放口和污染治理設施等點位安裝監控攝像頭2600余個,通過視頻監控全覆蓋和站房門禁全控制,讓弄虛作假行為“無處躲藏”,實現違法行為追查有據可依、有據可查,為案件調查取證提供有力支撐。完成《嘉興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立法,進一步規范自動監控設施安裝聯網和運行,為自動監控數據作為行政執法依據提供支撐。
原標題:發現能力競技場丨彈好“四重奏” 打好“組合拳”——嘉興市全力打擊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