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座無圍墻、全開放、超低排放的“鄰利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全新亮相。
據了解,該垃圾焚燒廠位于江蘇常州市,距離近的居民住宅僅100米。項目采用BOT模式,由光大環保(央企)投資建設運營,是我國第一個建在城鎮中心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于2007年6月開工建設,2008年11月投入商業運行,投資總額約為4.13億元,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800噸。
自投產以來,常州垃圾焚燒廠不斷進行環保提標、環境提升、節能減排等技術改造,先后投入了2.4億元。2018年11月,垃圾焚燒發電廠又在行業內率先宣布環保設施整體向公眾開放,累計接待超過7.4萬人次“跟著垃圾去旅行”。
2019年,光大投資1.4億元對常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施“廠界開放+超低排放”提標改造,拆除現有圍墻,并新建了游泳池、環??破震^等設施,在解決生活垃圾處理難題的情況下,也為周邊居民打造了舒適宜人的休閑區。
在生活垃圾處理需求一日旺盛,垃圾焚燒廠大量崛地而起的背景下,確實也需要構建垃圾焚燒廠與人能和諧共處的理想狀態。
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數量增加了303%,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投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418座。按照各省(區、市)編制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來看,到2020年規劃新增垃圾焚燒項目在383 個左右。
與此同時,這些生活垃圾焚燒廠所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業相當可觀。垃圾焚燒廠排放的廢氣主要污染物為粉塵、氯化氫(HCl)、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氟化氫(HF)、有機污染物、二噁英及重金屬等,這些氣體一直以來被附近居民搜詬病。
就目前來看,在焚燒廠建設運營過程中僅僅規避“鄰避效應”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早在2016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 為“鄰利”,“鄰利型”焚燒廠成未來發展的主流。
近年來我國在這一方面也進行了相關的探索,有研究表明,已經形成了多個運行管理模式,包括廣州佛山南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常州新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廣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在與周邊產業、社區居民形成緊密聯系方面可以提供相關的參考意見。
通過對上述4大垃圾焚燒廠的調研和研究,專家指出,生活垃圾焚燒廠自身達標排放甚至超凈排放是鄰利型運營管理的基礎,這需要從項目選址、政策支撐和監管體系3大方面進行統籌考慮。
如何讓垃圾焚燒發電廠成為城市一張靚麗的綠色名片,光大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在垃圾焚燒產能釋放的大年,也會更加注重構建其與周邊環境的共同利益體,類似常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或許會越來越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