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被動為主動 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方式研究與建議
一、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方式的優點
每種垃圾處理方式各有優缺點,焚燒發電設施建設一次性投入資金大,營運費用高,會產生二惡英等微量劇毒物,但其節約土地資源,資源回收利用高,焚燒發電產生經濟效益可觀。
(一)垃圾焚燒處理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5000個填埋場(大部分為簡易填埋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72%,而只有16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7%,如果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焚燒發電處理,全國只需再建450個左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即可代替5000個垃圾填埋場,如果使用年限相同,填埋場占地面積要比焚燒廠大得多,垃圾填埋場填滿后仍需征用新的土地來建設新的填埋場,而焚燒廠達到使用年限后土地仍可重復使用,可見垃圾填埋處理方式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以廣州為例,廣州市已封場、正在使用和正在建設的垃圾填埋場共有7個,總用地面積至少為220.87萬平方米,約為3300多畝,而垃圾焚燒發電則可節省大量土地資源,目前廣州正在使用的一座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五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建成后日總處理垃圾可達14000多噸,總占地面積不到100萬平方米。
(二)垃圾焚燒處理節約費用約三分之一
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是減少垃圾處理資金,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有效的途徑。根據對比分析,廣州市焚燒發電比衛生填埋處理垃圾每噸節約11.13元,每年可節約經費5000多萬元。按照預計2020年廣州日產垃圾20200噸垃圾計算,則每年可節約垃圾處理經費約8200萬元,約占總處理費用近三分之一。歐洲是早廣泛采用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方式的地區,為典型的是德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也非常快;美國近年來垃圾焚燒處理比例也有所上升,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較好地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二、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全國只有166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4633.7萬噸。按照城市生活垃圾8%的增長速度計算,未來幾十年,全國要建成500座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才能基本滿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需要。
(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模
一般來說,一個城市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日處理垃圾能力應當等于或適當大于該市的垃圾日產量,才能使該市的生活垃圾處理事業處于正常的理想的狀態。根據《廣州市垃圾處理設施規劃方案》,2015年廣州市將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規模15200噸/天,其中焚燒處理12000噸/天,綜合處理2000噸/天,填埋處理1200噸/天,基本建成以焚燒處理為主的系統,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的要求。目前廣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已取得突破,4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已開工建設,1座已進入環評階段,有的即將建成投產,廣州市生活垃圾終處理將很快告別單一填埋方式,邁上資源化利用新臺階,實現質的飛躍。
(二)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費用規劃
全國現有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4633.7萬噸/年,根據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實際情況,全國還需要建設垃圾焚燒設施規模12604.9萬噸/年。根據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規模大小,每36.5萬噸/年的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資金約需5.2億至7.2億元,照此計算,全國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需資金1795.2億至2486.4億元。如果到2030年前建成,平均每年需投資119.7億至16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