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智造 | 支撐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助力全面提高執法效能
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提出,以自動監控為非現場監管的主要手段,科學建立大數據采集分析、違法風險監測預警等工作程序,明確啟動現場檢查的銜接機制;推進完善法規和標準,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用于行政處罰。
2022年3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非現場監管執法改革的意見》要求,最大限度減少現場檢查,審慎實施行政處罰,建立“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進一步減少對企業現場檢查,持續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2022年5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的意見》提出,建立非現場監管對象名錄、規范自動監測監控設施、規范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行為、技術審核非現場監管異常數據、建立動態預警數據研判規則等5個方面制度體系。通過夯實非現場監管工作的數據基礎,依托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完善數據分析研判和預警功能,形成制度完善、機制健全、程序規范、標準統一的非現場工作模式。
先河方案中所涉及監測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標方法儀器設備,可作為遠程執法數據基礎,并結合預警站、無人機、走航車、用電監測、衛星遙感等手段,利用執法監管軟件平臺,將告警數據和一手分析結果提供給監管人員實現非現場執法,為管理者提供執法依據。
方案特點
1、快速
重要工段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濃度與廠界/有組織廢氣同時監測,實現快速識別、快速分析、快速響應的目的。
2、準確
以國標方法監測設備作為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監測的主要數據來源,并搭建數據質控體系,保障數據質量。
3、高效
監管、監測、執法部門之間信息與職能高效協同,抓全證據鏈,實現非現場執法。
監測體系搭建
通過搭建在線的有組織、無組織在線監測、用電監控、走航監測、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監測手段,完善污染源監管的取證能力,支撐監管部門在非現場實現對污染源違法行為的遠程執法。
搭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主要儀器設備介紹
1、XHAQMS3000
小型空氣站(TSP)
TSP分析儀主機
儀器原理采用國標方法(HJ653-2021《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適用于戶外監測,通過環境監測總站適用性檢測。
2、XHPM2001
顆粒物監測儀
顆粒物監測儀
儀器采用β射線吸收的原理,體積小,成本低,方便布設,已取得CCEP環保認證。
3、XHVOC1000
環境空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
戶外機柜式
站房內機柜式
性能指標滿足《環境空氣非甲烷總烴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定(試行)》 的要求,通過環境監測總站適用性檢測,可實現戶外或站房內使用,可拓展苯系物等監測因子。
4、XHCEMS7000
遠程質控儀

質控儀可快速配比任意濃度標氣,從采樣、分析到數據上傳進行全流程在線質控,并及時發現企業CEMS存在問題,實現定期/不定期對廢氣在線監測系統的遠程質控,保障數據質量。
5、XHAQSN-812
空氣質量傳感網絡監測儀
XHAQSN-812
雙激光散射傳感器,泵吸式/擴散式采樣,可拓展多種監測因子(含大氣環境因子、氣象因子、視頻、噪聲等),可實現太陽能或市電接入供電。
6、XHAQSN-308
空氣質量傳感網絡監測儀
激光散射傳感器,擴散式監測,可拓展多種監測因子(含大氣環境因子、氣象因子等),低功率設計,可實現電池供電或太陽能供電。
7、XHAQSN-822
粉塵濃度測量儀
XHAQSN-822
激光散射傳感器,泵吸式采樣,可拓展多種監測因子(含大氣環境因子、氣象因子等),自動校準,動態加熱技術降低濕度對顆粒物數值影響,市電接入。
軟件平臺介紹
先河推出以排污許可證為基礎,“三監聯動"機制,現場與非現場相結合的執法平臺。推動環境監管模式從以前粗獷式監管向精細化轉變,強化生態環境監管、監測、執法部門工作協同,推進生態環境系統各部門在固定污染源管理中的協作聯動,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能。

軟件平臺設計架構
構建生態環境監管、監測和執法部門“三監聯動"工作機制,推進生態環境系統各部門在固定污染源管理中的協作聯動,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能。

“三監聯動"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