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層面強音頻頻傳出 核電行業將入“蜜月期”
多重利好疊加,行業高增長可期。國內核電建設有望重啟,另外,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總工程師劉華日前透露,中國正在考慮建內陸核電站;繼高鐵“出海”引起高鐵板塊大幅拉升后,核電有望接棒高鐵成為我國“走出去”戰略第二受益領域。另外,旨在避免海外惡性競爭的南北車合并傳聞日前甚囂塵上,這也牽出與高鐵一起成為外交名片的核電的變局猜想。似乎一切并非空穴來風,10月31日,一位核電業內不愿具名人士透露,國家正在醞釀核電領域的新調整,南北車合并一事或成核電業的參照對象。
30日,大核電建設企業中廣核集團召開科技大會,確立了4大戰略科技專項和20項尖峰計劃,涵蓋了核電、核燃料、新能源和核技術四大領域。隨著相關領域的突破和完成,中國核電企業的競爭能力將進一步得到全面提高。
前景一片美好,然而時下核電的處境多少有些尷尬。
一方面,中國核電發電量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被風力發電量超越,從第三退居第四;另一方面,核電安全標準極高,今年未有新的核電項目被核準FCD(TheFirstConcreteDate,罐混凝土澆灌日)——核準FCD即標志著前期準備工作的結束和核電現場土建工程的正式開工。
在11月4日的環保部核電話題專家解讀會上,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郭承站的一句話點破了這種尷尬:核電的發展關鍵在于逐步完善并建立一套核安全監管制度。據了解,多項有關核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文件將會陸續出臺,同時國家層面在擬定一份“核電重啟計劃”,目前正在征求意見。
對于備受關注的內陸核電的核準上馬,國家核安全局核電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湯搏給予了明確回應:根據核電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不會核準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十三五”能否開工仍在討論,目前無定論。
早在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提出了理性、協調、并進的新核安全觀,并將核安全納入了國家安全體系。
此次會議早些時候,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總工程師劉華透露,中國現有核電廠13個廠址,20臺運行機組,28臺在建機組,同時有近百座其他民用核設施,11萬余枚放射源,“綜合來看,中國的核安全水平還是處于中等偏上的”。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稱,中國已建立了一套覆蓋全面、層級清晰的核安全監管技術支持機構組織體系。
“中國正在考慮建內陸核電站”,劉華介紹,目前中國絕大部分核電站建在沿海,而全世界50%以上核電站設在內陸,中國對沿海核電和內陸核電都將嚴格監管。
就東北亞地區的核安全狀況,原子能機構(IAEA)副總干事丹尼斯·弗勞利說,“我們與朝鮮還沒有接觸,但與中國、日本等國保持高密度互動,這些國家都在持續不斷地強化核安全”。
就目前中國核電業迫切問題所在,劉華認為是核安全文化,個人層面能夠遵守法律規章和“安全”要求;機構層面,能在管理、程序、態度等各方面嚴格符合核安全要求,“把核安全永遠放在首位”。
政策面的強音頻頻傳出,核電概念股有望再度爆發。
目前,A股市場中的核電概念股主要有江蘇神通、中核科技、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一重、盾安環境、中電環保、南風股份、沃爾核材等9只個股,分析人士指出,在我國核電發展將提速的大背景下,這些個股將迎來發展良機。
證券機構表示,四季度會真正進入核電行業的“蜜月期”,并且這個“蜜月期”將至少有望從今年四季度持續到明年全年,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的大主題。“走出去”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核電項目重啟后,后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