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博會上的新面孔越來越多了。
“昨天晚上參加展商答謝晚宴,有好多公司我都不認識,只能拼命地‘百度’,看看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那家公司又是干什么的。”一位展商說。
這位展商的感受,與統計數據不謀而合。據了解,今年中國環博會約有超過500家企業是首次參展,這一數字在歷史上都算比較高的。
2025中國環博會的新面孔為啥這么多?新面孔增多,又釋放出什么信號?“環保圈”采訪多位展商,請他們談了談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1 500+企業首次參展 “環博會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4月21日,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共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79家企業參加了這次盛會。
在這2279家企業中,有超過500家企業都是首次參展,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江蘇建安泵業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建安泵業”)正是這500家中的一個。銷售經理于子鳳表示,他們之前曾作為觀眾參加過幾次環博會,知道這個展會規模大、效果好,所以今年決定親自來參展,最后發現效果還真是蠻好的。
之所以效果好,可能與他們的“獨樹一幟”有關。作為一家泵企,他們沒有把展位設在泵閥企業比較多的W1、W2館,而是放在了水處理企業比較多的N1館。
“因為客戶這兩天也在布展,可能沒有時間到W1、W2館去。而N1館里全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就扎根于客戶中間,這樣客戶就能更直觀地看到我們的產品了。”于子鳳說。
▼江蘇建安泵業制造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于子鳳接受“環保圈”專訪

雖然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好,但她對于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堅信自己的技術、產品質量和服務都很過硬。而公司的品牌曝光率過去還有所欠缺,所以希望借助環博會這個平臺打出自己的名聲,“后期他們再用泵的時候,第一個就會想到我們建安泵業”。
與建安泵業一樣,揚州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新科技”)也是第一次來環博會參展。作為國內消泡劑行業的“領頭羊”,這次也是他們第一次參加環保行業的展會。
“因為環博會主要是針對環境的,而環境這一塊則與水息息相關,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會遇到泡沫問題。當這個泡沫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用到我們的產品。”四新科技國內銷售部經理余有訓說。
▼四新科技國內銷售部經理余有訓接受“環保圈”專訪

而從實際的參展效果來講,余有訓也覺得收獲很大。過去他們更多地是專注于產品,但實際應用時可能會千差萬別。參加展會后,就會知道客戶需要什么,痛點在哪里,回去以后就可以有針對地進行改進,“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除了像建安泵業、四新科技這樣純粹的“新展商”,還有一些展商,幾年前可能參展過,中間沉寂了幾年,今年則又重新回來了。
北京科林之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科林之星”)大約7-8年前就來參展過,但中間這幾年,他們覺得沒有太好的產品,參展意義不大,所以就沒來。
但是今年,公司又推出了幾款極具技術含量的新品,如陶瓷平板膜、管式
超濾膜等。恰好
國家出臺新的飲用水標準,業內預測飲用水提標改造市場即將爆發,所以他們決定拿出來“讓大家知道知道”。
▼北京科林之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展位

“要讓大家知道科林之星的存在,這樣才可能有利于將來的一些市場合作。”科林之星董事長鄭福生說。
2 越是低谷的時候越應該投入 環博會可以為企業賦能
與新面孔對應的,是一些老展商。
上海鶴見泵業有限公司(下稱“鶴見泵業”)基本上每年都要來參加上海環博會,今年展會的第一天,公司銷售總監樸哲勛在展館里逛了一圈,發現很多熟悉的老面孔這次都沒來,“可能是環境不太好吧”。
不過,相比往年,鶴見泵業今年的展位面積卻不降反升,從去年的72平方米擴大到今年的82.5平方米,增加了不少。
“越是低谷的時候,就越應該去投入這個市場。大家都不做的時候,我覺得反而是一個好機會。這次展會我們有很多業主都來參加了,我們也收獲了很好的廣告效應。”樸哲勛說。
▼上海鶴見泵業有限公司展位

安徽漢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蓮萍表示,參加環博會可以為環保企業賦能。有的陌生客戶,你去拜訪他的時候,他們會說“我上次在環博會上看到過你”,這個信任度一下子就建立起來了。如果沒有這層關系,要想建立信任度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環博會能夠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就是它給企業的一個賦能。”陳蓮萍說。
▼安徽漢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展臺

瑞思泰環保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正才甚至表示,他們之所以來參展,全都是“被客戶逼的”。因為他們有很多客戶,之前也都合作過很長時間了,但有的“連面都沒見過”。這些客戶就說,你們也該露一露面,讓我們也見一見,所以他們才決定來參加環博會的。
真的來參展以后,他們發現環博會的客流量還是非常大的,公司來了30多個人,還都接待不過來。觀眾里不但有很多老客戶,也發現了很多新客戶。
3 工程型企業消退,技術型企業崛起 產業長期前景依然看好
環博會上的新面孔增多,釋放出什么信號?
首先,行業正在更新換代。
上海凌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良才認為,最近幾年,他明顯感覺到行業正在更新換代。如果以2022年作為分界點,在這之前,行業整體還是在擴張的,大家的日子也都比較好過。但在這之后,有些企業的日子則越來越難過。
“當然,有些企業可能還活著,但他不一定來參展了,來參展的都是對自己比較有信心的。”陳良才說。
▼上海凌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良才接受“環保圈”專訪

其次,工程型企業消退,技術型企業崛起。
據主辦方統計,今年參加環博會的新面孔 ,大多聚焦于工業廢水零排放、VOCs治理、膜材料、資源化等細分領域。
同時,這些新參展的企業,還大多呈現出“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鮮明特征。
相比往年,大型工程公司的參展數量和參展面積有所縮減,但專精特新小巨人、專注于某一領域的技術型中小企業和初創技術公司卻多了起來,甚至在全部展商中占比超過了80%。
這一變化,凸顯了當前環保市場的邏輯轉變——當環保產業從“大基建”向“精細化運營”轉變,技術型企業在產業升級的迭變期更加受到青睞。
第三,環保產業長期前景依然看好。
在帕克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文艷看來,新面孔增多,有行業并購重組的原因,也有大企業跨界涌入的因素,還包括一些省市紛紛成立自己的地方環保集團,這些都促進了新面孔的出現。
但不管什么原因,都體現出大家對環保行業的看好,證明大家對環保市場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行業也依舊很有活力。
▼帕克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展臺

據了解,盡管受行業變革影響,本屆環博會展商規模及展示面積略有縮減,但仍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79家企業參展,穩居亞洲旗艦地位。
就像積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寧柯丞說的,環博會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專業化的定位,是全球知名的環保產業展示交流平臺,來參展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同行進行合作交流,回去以后繼續優化自己的產品。
無論環保大潮如何風起云涌,環博會始終陪伴在產業左右,它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環保產業發展的真實脈絡。
原標題:500+企業首次參展!環博會上的新面孔為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