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爬坡過坎的勇氣始終如虹
環保行業的發展從跑馬圈地拼資金就能極快的擴張,逐漸演變成為看效果、要價值的時代,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守衛艱難。
2019年
公司轉變成為央企身份,實控人變更為中建集團。在一些環保企業因PPP項目暴雷而陷入困境時,憑借央企品牌資源與自身優勢,成功開辟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公司不斷優化治理結構體系,通過切實發揮黨委會把方向、董事會作決策、經理層抓落實的積極作用,形成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體系,實現了產業鏈的延伸和業務領域的拓展,也成為了中建集團在環保領域的戰略新興產業代表企業。
2020年

公司拿下首個煤化工零排放項目——山東濟寧能源集團高鹽水項目,象征著中建環能在繼鋼鐵、煤礦工業廢水處理后取得又一重大突破,為公司在煤化工零排放業務領域提供技術產品、設備集成與運營服務提供了生長土壤和寶貴經驗。
2022年
公司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及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并完成首次授予,成為創業板實施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首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之一,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在人才結構方面,以客戶為中心,構建了跨學科技術團隊,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與高校共建實驗室,聯合培養高端人才,加速前沿技術落地。此外,建立技能等級評鑒體系,通過勞模工匠工作室、技能大賽等機制培養高技能人才,促進裝備制造水平與運營服務質量持續提升。
2023年

公司EKP、ERP、PLM、PMS及財務一體化系統間的逐步上線與高度融合,實現中建環能范圍內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的整體聯動,大幅提升了信息共享能力,建立了總部級數據共享平臺,為企業實現更加高效的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
2024年

公司堅持穩健運營,經營性凈現金流較同期增長,并連續14個季度為正;發布首份ESG報告,不斷加強規范化運作與信披水平;出臺《工法管理辦法》,推動工程技術產品化和交付升級;構建“6+1”風險防控模式,強化風險管理;入選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十年,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中建環能給出的答案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自身科技、制造屬性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更多中建智慧與環境解決方案。
1 在浙江嘉興:中建環能助力城市爭創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京杭大運河夾城而過。在嘉興南湖,每天有約20萬噸清水從補水設施點流入南湖,這里也可稱作南湖清水的“補給站”,顯著改善南湖的生態環境,使得南湖區域水體透明度大于80厘米;在九水,穆湖溪場站、長水塘場站、新塍塘場站3座降濁活水場站吞污吐新,為主河干道水質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嘉興更是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2 在山東濟寧:中建環能與客戶共創生態環境價值
濟寧能源金橋煤礦高鹽水治理項目是濟寧能源與中建環能攜手打造的高鹽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項目自建成運行以來穩定達標,日處理高鹽礦井水約1.06萬立方米,回收水資源約1萬立方米,并可提純產出工業I類一等品硫酸鈉。通過這一項目,高鹽水中的淡水資源被高效回收,用于煤礦生產、消防、綠化、供暖和洗浴等,大幅減少了對市政水及地下水資源的消耗。
濟寧能源與中建環能緊密合作,編制了《煤礦企業高鹽水治理工作企業標準》,推動高鹽水治理工作的標準化和示范化運行。這一合作模式不僅為濟寧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全國高鹽水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范例。
3 在遼寧鞍山:中建環能助力污泥處置綠色轉型與減碳實踐
鞍山市作為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城市,面臨著市政污泥處理的巨大挑戰。近年來,鞍山市通過引入中建環能的先進污泥干化技術,年處理含水率80%的市政污泥達18萬噸。通過干化處理,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減量化程度近70%。干化后的污泥作為生物質燃料運往垃圾發電廠進行協同焚燒。與傳統填埋方式相比,污泥干化焚燒不僅減少了填埋對土地資源的占用,還避免了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甲烷(CH?)和二氧化碳(CO?)排放。同時干化過程產生的余熱還可用于其他生產環節,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在四川成都:中建環能打造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助力生態治理

郫都區犀浦街道污水處理項目,中建環能采用新型快速生化處理與快速深度處理相結合的工藝,實現了工藝裝置化、裝置智能化、系統模塊化、模塊集成化,占地僅面積16.6畝,僅用75天完成了20000m³/d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克服了傳統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建設周期長、占地面積大等問題,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山東某公司高性能樹脂溶劑回收項目中,中建環能江蘇華大采用PLD型平板刮刀下
卸料離心機,配備自主研發的華大NPS4.0智能氮控系統,實現甲醇類溶劑100%高效回收。系統創新性地采用氮氣保護技術,通過精確的氮氣用量控制結合尾氣回收系統,我們有效減少了氮氣的浪費和尾氣的排放,氮氣消耗量比同行業裝置低15%,廢氣的產生量降低了8%。在顯著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充分體現了江蘇華大在推動綠色制造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實力與社會責任。
作為行業佼佼者,公司已為全球5000多家客戶提供服務,積累了上千個細分領域的成功案例。憑借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江蘇華大能夠針對不同客戶在不同環境下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工程技術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2015-2025
十年砥礪奮進,是中建環能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踐行。在新的征程中,中建環能將繼續秉持“厚德創新、品質保障”的核心價值觀,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培育廠網河湖整體網聯、城鎮污水高效處理、污泥低碳干化焚燒、鋼鐵煤炭廢水回用四個新優勢場景,持續構建離心機等產品核心競爭力,為更多城市提供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環境解決方案,為實現美麗中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 稿丨龔宣亦
校 對丨技術中心
編 輯丨陳 偉
審 核丨黨群工作部
本文系中建環能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