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5年4月例行新聞通氣會,解讀《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的具體內容,回應媒體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方平波,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杰,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張永波出席新聞通氣會,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許金洲主持新聞通氣會。以下是新聞通氣會實錄。
許金洲: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出席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25年4月份的例行新聞通氣會,也非常感謝大家一貫以來對我省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我省印發了《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到2035年全面建立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意見》提出了要充分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治,實施生態環境分區域、差異化的精準管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今天的新聞通氣會將重點向大家解讀《實施意見》的具體內容。
出席今天通氣會的嘉賓有: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方平波女士,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杰先生,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張永波先生,我是主持人,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許金洲。
今天的通氣會有兩項內容:一是請方平波處長解讀《實施意見》;二是回應大家的關切。
下面有請方處解讀《實施意見》。
方平波: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的相關情況。
一、《實施意見》的出臺背景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納入“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重要任務。202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新時期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為指導新時期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推動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我省認真落實兩辦《意見》,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制定出臺了《實施意見》。
二、《實施意見》制定的主要考慮
《實施意見》起草過程中,我們對標對表兩辦《意見》相關部署,充分銜接我省重大戰略、重大部署、各類規劃和行動計劃等相關要求,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系統謀劃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路線圖,突出廣東特色、因地制宜實化細化實施應用要求,推動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用,為美麗廣東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三、《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明確了加強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總體要求,第二至第四部分提出了三大方面重點任務,最后一部分明確了組織實施要求。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明確省、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制定要求以及主要內容,確定定期調整和動態更新相結合的更新調整機制,明確管控單元劃分原則以及準入清單編制要求。從拓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功能、提升數字化支撐水平、完善政務服務功能等方面,推動構建數字化智慧化管控體系。
二是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更加精準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重大平臺建設、深化生態環境一體化管控,助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分類引導沿海地區、粵北地區等產業布局,推動高標準建設產業平臺,支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引導縣鎮村差異化發展、推進整縣農林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應用,服務“百千萬工程”實施。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綠色標尺”作用,從引導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方面,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綠色發展方式。
三是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圍繞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從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支撐水、大氣、海洋、土壤等環境要素管理等方面,提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要求,推動筑牢南粵生態安全格局,持續提升環境品質,探索構建全鏈條環境管理體系。
許金洲:謝謝方處的解讀。
剛才方處向諸位介紹了分區管控的具體內容。現在,我們回應一下媒體朋友關切的問題,現在開始提問。
廣州日報記者:能不能簡要向我們介紹一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內涵,廣東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張永波:謝謝提問。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一項環境管理制度。分區管控主要面向生態環境保護對象,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分區”和“管控”建立“綠色標尺”,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空間化、差異化、精細化,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分區”就是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以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為基礎,通過環境評價,劃分生態、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要素管控分區,并銜接區域發展格局、國土空間規劃等成果,劃定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將需要實施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優先保護單元;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主體,將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的區域劃定為重點管控單元;其他區域劃定為一般管控單元。
“管控”措施則是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按照“一單元一策略”原則,針對不同區域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編制差別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提出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環境風險、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建立從問題識別到解決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確保管控措施與區域生態特征相匹配,避免“一刀切”。
廣東經濟活動強度很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地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差異較大。為提高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水平,我省推動建立了以“二三一”為標志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包括省、市兩級管控方案,劃定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一套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我省最早于2018年啟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2020年,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經省委、省政府審議后發布實施。2021年,21個地級以上市的市級管控方案發布實施。2022年、2023年,全省組織開展了動態更新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成果主要包括一圖、一單、一庫、一平臺,即全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一張圖”、一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一套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數據庫、一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基于該成果,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現了“一圖盡覽”“一表盡查”,提升了源頭預防體系服務效能。
目前,全省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1903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732個、重點管控單元680個、一般管控單元491個,優先保護單元面積占陸域面積35.25%;劃定海域環境管控單元564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317個、重點管控單元136個、一般管控單元111個。省、市管控方案制定了省級、片區、市級和環境管控單元等不同層次的管控要求,構建了全省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項基礎性、前瞻性和長期性的工作,要結合新時期生態環境治理要求,持續推進制度體系完善、成果應用和數字化建設,為建設美麗廣東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羊城晚報記者:想問一下廣東關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目前的具體做法、方案和經驗是什么?接下來怎么進一步推進管控?
方平波:謝謝您的提問。我省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主要經驗做法有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科學好用,夯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我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全省一盤棋,省市協同、部門聯動合力推進,充分銜接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結合生態環境重點工作,深入開展科學論證,合理劃分管控分區和管控單元,結合主體功能定位、生態保護和發展重點、主要環境問題、環境質量目標等,實事求是地制定差異化的管控要求,提升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針對性。對每條準入清單要求都賦予了要素標簽(主要包括產業、生態、水、能源、風險等12個類別),同時還賦予了屬性標簽(包括引導類、禁止類、限制類和綜合類4個類別),實現準入清單數據化和規范化管理,提升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可操作性。
二是強化保障,推動規范管理和落地見效。近年來,我省陸續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廣東省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條例》等省級地方性法規,同時,廣州、深圳、珠海、云浮等地市也在園區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法規中明確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布局、能源結構優化等相關領域的政策文件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點內容,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管理的暫行規定,規范實施應用、更新調整、監督保障等管理工作,形成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的法制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是提升數智化水平,打造便捷高效的應用途徑。省生態環境廳依托“數字政府”一體化平臺,建成了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通過網頁版公眾端以及粵商通、粵省事等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面向社會開放,提供成果展示查詢、環境準入研判等功能。省級信息平臺打通了環境質量、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數據,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一張圖”展示,根據行業信息、項目選址等,智能分析規劃、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相符性,為相關部門、企業共享共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提供了便捷途徑,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我省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圍繞貫徹《實施意見》要求,為順利實現階段目標,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下一步我省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管控體系。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跟蹤評估,深入分析近年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各項工作進展和實施成效,指導各地市開展必要的動態更新,按照部署開展定期調整,不斷科學優化環境管控單元,精準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提升成果時效性和針對性,把該保護的區域保護起來,為高質量發展合理預留空間,積極構建與我省生態系統功能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發展保護格局。
二是全面提升數智化治理水平。依托數字政府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功能,依托省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臺,加強與各部門業務數據共享共用,豐富基礎數據底座,加強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為部門、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應用途徑。
三是深化實施應用。圍繞服務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政策決策、重大規劃編制、重大生產力布局,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融入參與經濟社會宏觀決策調控,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政策規劃制定實施、產業項目謀劃落地、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重要支撐,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源頭預防、前瞻引導作用,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南方都市報記者:想問一下各地實施應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哪些具體案例?
許金洲:謝謝你的提問。
這個問題提得比較好、比較接地氣,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以來,全省各市、各地區也在積極地行動,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產業布局、園區管理、項目準入等領域廣泛應用,服務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支撐地方綜合決策。其中,在這方面佛山市做得比較好,佛山市能夠緊扣產業城市特點,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國土空間規劃深度銜接,積極重構產業格局,在實施應用中同向發力破解“工業不連片、產業不成帶”難題,共謀綠色發展之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對于你這個問題,我想請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梁杰同志回應一下。
梁杰: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對佛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根據省廳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佛山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工作情況。
一、總體情況
自國家、省部署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以來,佛山緊密結合制造業城市高質量發展實際需求,將分區管控作為優化產業布局、指導村級工業改造、引導開發建設、改善環境質量、服務審批改革的頂層制度來設計謀劃。2021年佛山市發布第一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2023年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試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于2024年完成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第一次更新發布。經過大概5年時間的工作實踐,佛山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也確實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落地應用案例,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積極肯定。
二、主要做法
2022年以來,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經驗基礎上,作出了更大層面的戰略部署,就是要重構產業空間布局格局、做優做強現代大型產業園區,破解產業不連帶、工業不連片的問題,這也給予了佛山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一個很強的結合點和落地點。所以,佛山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政策的主要應用場景、主要應用方向就是支持服務好佛山城市空間格局優化和產業布局調整,簡單來講,就是要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之間的關系,推動新的大型產業集聚區高標準建設,和促進舊的村級工業園低碳綠色改造。具體來講,就是構建“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高效聯動機制,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守好發展邊界、引導產業集聚、強化設施建設、促進集中治污、以新代老實現區域削減,改善環境,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綠色發展。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從宏觀層面因地制宜實施分區管控,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實施分區管控時,我們通過強化與國土空間“三區三線”充分銜接,給工業發展劃邊界,解決“工業不連片、產業不成帶、土地碎片化”問題,著力提升產業格局。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部門對工業用地紅線與各類優先保護區重疊地塊進行溯源分析,科學避讓1.11平方公里的一般生態空間和5.61平方公里的水環境優先保護區等重要生態空間。同時,利用生態環境分區指導各類與開發建設有關的專項規劃編制,制定土地控規環評篇章編制要點,源頭破解“樓企”矛盾。關于“樓企”矛盾,向大家展開解釋一下。佛山是一個制造業大市,也經歷過早期的無序發展,生活居住區和工業生產區有不少犬牙交錯的情況,制約著佛山新一輪的發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正好是以空間為著力點來解決“三生”空間布局的問題,我們正好抓住這個機會,以分區管控去優化產業布局,合理避讓“樓企”矛盾,比如說在工業區周邊如果有樓盤,雖然企業可能總體都是達標的,但是老百姓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和工業環境總會有很大的差別,矛盾、投訴會比較多,我們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一個很強的著力點,所以近年佛山基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優化了約500個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用地規劃。一般一個新的土地開發或調整區域都會編制土地控制規劃,在編制土地控制規劃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也是重要的審查參與機制,如果是工業用地緊鄰村民或者樓盤的,我們會要求設立合理的綠色隔離帶,或者是設置一類工業用地(即低污染、輕污染隔離帶),這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些應用。
二是從中觀層面開展規劃環評,推動現代化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園區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把落實園區規劃環評作為實施分區管控、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將規劃環評作為園區設立的基礎條件,并與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控制性規劃等有效銜接。通過系統評估園區環境容量、現狀排放量、存量削減量和新增控制量之間的關系,科學謀劃園區產業定位、產業規模,促進園區綠色發展。園區規劃環評簡單地講,就是給一個產業集聚區劃定邊界,產業園區也不可能無序地不停地蔓延、全部侵占,否則又會形成新的“樓企”矛盾。怎么樣設計好園區?以前都是有控制、有規劃,但是環境參與的決策力會小一些。在園區設立時,我們利用園區規劃環評機制,根據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本底、排水條件、現狀排污,給園區的產業定位和產業規模劃定邊界,配套好環境治理設施,在保護與發展過程中建立好平衡。
另一方面,統籌規劃建設園區公共設施,把集中治污、集中供熱等環保基礎設施與園區“水、電、路、網、氣”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體推進,通過企業共享園區環境基礎設施,降低企業單獨治污成本,促進形成企業專注生產、集中設施專注治污、園區管理機構專注管理的良性發展模式。近年來,我們開展了水都工業園、大塘新材料園等8個重點園區即大型產業園區的規劃環評,落實了污水集中收集治理、中水回用、集中供熱和區域污染削減等措施,實現污染物削減大于新增量,有力促進園區的高水平保護。同時,我們也充分地認識到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生產方式,積極引導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規劃建設了世發印刷園、奧百達金屬表面處理園等10個上樓發展的專業主題園,并著力推動零散表面處理、工業涂裝等涉較重污染的單純加工型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實現集中治污、集中治理,解決好小微企業生產與治污難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可能大家也了解到佛山村級工業改造的力度,村級工業改造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把單純加工型的、有一定污染但又是我們產業鏈供應鏈必不可少的企業集聚起來、上樓發展,以前可能都是平面廠房,現在變成最高到10層以上的廠房,集聚起來后的優點是污染可以實現集中治理。以前的小微企業一個一個地治理,成本比較高,經濟效益比較低,集中之后分攤了治理成本,既達到環境治理的效果,也讓小微企業安心在這里生產,這是村級工業改造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我們也全面地參與其中。
三是從微觀層面釋放項目環評改革活力,提升服務效能。有了分區管控和規劃環評的前置引導,守住了環境底線,對具體項目的環評管理就可以通過一系列改革釋放效能紅利。一方面,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要求,對重點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及時研判項目落地存在的環境制約因素,并從環保準入、環保審批、污染防治的角度給予幫扶指導,助推項目早落地快開工。另一方面,深化項目環評審批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入園發展動力。推動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園區規劃環評要求的范圍內建設項目實施環評降級、告知承諾制審批和“兩證合一”改革措施。截至目前,佛山已有34個園區或區域實施環評審批改革,享受改革紅利的項目累計超過700家,環評審批整體時限縮短60%以上。如果有了分區管控的一個大層面的規劃引導,再加上產業園區的一個小區域的再細化的引導,那么生態環境本底和底線就守住了,因為這里面已經制定了一些規則,具體項目對照規則引進之后,就可以通過簡化審批等改革措施降低項目審批成本、提高審批效能,既服務好了企業,也保護了我們的發展底線,對營商環境是一個重要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在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立足佛山產業特征,繼續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持續強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環境要素管理融合,進一步豐富協同發力場景,加快促進佛山形成產業協同、資源融通、城鄉共美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環境報記者:目前廣東正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想問一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這其中如何發揮好作用?
方平波:謝謝您的提問。廣東產業規模非常大、體系非常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起發展,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綠色產業體系,是一項重要任務。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前置性、引導性和基礎性作用,在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也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分區施策引導區域產業發展布局。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以占全國不到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同時,區域間資源環境稟賦、生態功能定位和環境問題又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快速發展和生態保障之間尋求平衡非常不容易,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充分考慮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差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區域差異,合理劃分管控單元,聚焦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精準科學施策,有效引導產業布局優化。比如說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深度融合,加快珠三角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同時,我們引導鋼鐵、石化、燃煤燃油火電等重點行業項目在環境容量大的區域選址布局,避開大氣受體敏感區、布局敏感區、弱擴散區等區域。同時,我們也推動涉及化學制漿、電鍍、印染、鞣革等項目向具備排海條件的區域有序轉移、科學布局,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打造沿海產業發展帶和北部綠色低碳發展區,促進產業轉出地和轉入地生態共贏,推動區域協調和協同發展。同時,我們引導各地園區科學規劃,優化環境基礎設施,高標準推動建設一批產業平臺,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和集中治污。
二是源頭預防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傳統產業是廣東制造業發展的基本盤,但是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直接關系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具體落實到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上,明確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等相關要求,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綠色標尺”。通過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大力推動鋼鐵、
有色金屬冶煉、石化化工、建材、造紙、印染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時,嚴格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資源環境準入,支持優先引入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另一方面,支持加快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發展分布式光伏、氫能等綠色低碳能源,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綠色新動能。
三是差異化精準管控提升環境管理效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生態環境管理的相關要求立在前面,對某一個特定區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進行明確,實現生態環境準入關口前移,變被動應對為主動管理,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在政府招商引資、企業投資決策前期,通過識別相關產業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符合性,確保引入項目符合生態環境管理等相關要求,避免“踩踏紅線”和突破法律法規的底線,從而減少決策方面的風險,推動產業項目精準地落地。同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等生態環境制度有效協調聯動,對于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產業項目,可以進一步簡化項目環評管理。剛才,梁杰副局長也介紹了佛山通過分區管控簡化項目環評管理、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具體經驗做法。其實不只是佛山,還有很多地市都是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相關的環境制度的銜接聯動,進一步深化實施環評改革的相關舉措,服務企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環境管理和企業雙方的共贏。同時,我們進一步開辟綠色通道,提升環評審批效率,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許金洲: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通氣會,我們向各位媒體朋友解讀了省委、省政府有關生態環境領域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回應了媒體朋友關切的四個方面的問題,也向各位介紹了佛山市在實施這項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今天的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眾網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省生態環境廳舉行4月例行新聞通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