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產業作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環保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本欄目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及時發布環境技術進步獎項,全面介紹行業內的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引導行業持續創新,加快數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賦能,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生態環境保護實用裝備
2023-Z-1
申報單位
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
江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一、技術簡介
適用范圍
FMBR裝備適用于村鎮污水、黑臭水體、市政污水、工業廢水及不便于接入管網的有機污水處理領域,且不受南北地域、規模大小等限制(污水可生化性BOD/COD>0.3)。
技術原理
金達萊環保自主研發的FMBR裝備,利用微生物共生原理,篩選出能夠高效降解污水中C、N、P污染物和增殖微生物(污泥)的兼性復合菌群,并建立適宜菌群共同生長的環境條件,形成食物鏈,在日常運行有機污泥外排少的同時,實現污水中C、N、P在同一控制環節同步高效去除,大幅提高系統適應能力、處理效率。
工藝路線
流程說明:生活污水經系統前段預處理,去除懸浮或漂浮狀態的較大固體物質后,污水進入FMBR設備內,污水中碳、氮、磷等污染物經系統內高濃度復合菌群生物降解后,再經微濾膜過濾分離后達標排出,可用作景觀綠化及周邊水體補充活水。
裝備性能參數及執行標準
FMBR裝備執行企業生產標準《膜技術污水處理器》Q/JDL 01-2019,目前已開發出多款不同尺寸及規模的標準化裝備。以300噸/天的FMBR裝備為例,設備噸水占地約0.12m2;設備總功率7.4kW,以每天運行約18.7小時計,噸水電耗約0.46kW·h;設備出水優于(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日常運行排泥量少、環境友好、低噪聲、運行穩定。
應用效果
以處理典型生活污水為例,采用FMBR裝備出水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主要指標可達地表水準Ⅲ/Ⅳ類標準;且日常運行過程中外排污泥量少,污泥由具有相關資質的公司統一處置,無異味、低噪聲等特點,環境友好,無二次污染。
研發背景
目前,國內外有機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是有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工藝,如A2/O、MBR等,該類工藝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多單元處理污染物并大量外排有機剩余污泥,其存在“控制環節多、管理復雜、需要專人現場值守,排泥量多、“鄰避現象”嚴重”、廠站需遠離人群、需建設長距離管網兩大缺陷。
在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專項資金支持下,金達萊自主研發了FMBR工藝,從源頭緩解了污泥問題,首次突破了單環節同步降解C、N、P等污染物及有機剩余污泥的技術瓶頸,實現高標準出水同時減排剩余污泥。并通過對系列發明與智控、互聯網技術高度集成,開發出智能化的FMBR集成裝備及“遠程監控+流動4S站”運管體系,具有集成度高、占地小、排泥量少、環境友好、智能化運行、出水好等特點。得益于技術裝備優勢,使得“源頭截污、就地治污、集散結合、清水回補”的分布治水模式得以高效應用,可實現污水就近收集、處理、回用,節省管網投資,解決了上述問題,經省科技廳鑒定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技術特點
與同類裝備相比,FMBR裝備具有以下特點:
穩定達標——出水主要指標可穩定達地表準Ⅲ/Ⅳ類;
節省占地——控制環節由5——6個簡化為1個,裝備集成度高,大幅節省占地,設備噸水占地<0.3m2;
低碳環保——污泥減排50%以上,異味小,環境友好,碳排放少;
管理簡單——裝備智能化全自動運行,管理簡單,無需專人現場值守;
上 馬 快——實現裝備標準化、系列化、車間化生產,實施周期僅數天,投運快。
二、典型應用案例
案例名稱
會昌縣月亮灣新區5000噸/天 FMBR污水處理廠
案例簡介
會昌縣月亮灣新區污水處理廠采用16臺FMBR裝備進行建設,處理規模5000m3/d,主要處理會昌縣城區居民生活污水,廠站出水水質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日常運行排泥量少、低噪聲,對周邊環境無影響。
工程總承包單位:會昌金嵐水務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會昌縣萬通建筑有限公司
工程運行單位: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運行模式:第三方托管運行
達到的標準或性能要求
工程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采用的FMBR裝備執行《膜技術污水處理器》Q/JDL 01-2019企業標準。
業主單位
會昌金嵐水務有限公司
投運時間
2020年5月1日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說明:污水經預處理的格柵、沉砂等分離去除大分子懸浮物、無機泥沙等,后經提升泵提升進入FMBR裝備中,污水內C、N、P等污染物及有機剩余污泥經FMBR系統內培養的高濃度復合兼性菌群分解代謝去除,實現污泥外排量少,出水經微濾膜進行分離后,優于一級A標準排放,用作廠區綠化、景觀以及周邊水體補充活水。
運行情況
工程從2020年5月至今穩定運行,運行至今未發生過事故,并按要求將自行監測、執行報告等相關信息定期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公開,供社會各界監督。
技術應用產生的碳減排效果
工程從竣工至今已運行3年以上,實現從污泥處置、電耗等方面年減排CO2約392.1噸,從節省管網方面累計減排CO2約2743.1噸,釋放土地資源約1400m2:
(1)以同類工程產泥率1‰計(胡紅偉等生物濾池與A2O-MBR工藝產泥特性研究),工程實現減少50%以上有機剩余污泥處置碳排放,污泥減排約912.5t/a,減少污泥處置帶來的碳排放。以干化——焚燒方式處置污泥,每噸產生約150千克——18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則工程每年從污泥處置方面至少減排CO2約136.9噸;
(2)以同類工程工藝噸水能耗約0.9kW·h計(王銀生等改進型MBR一體化設備在低濃度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工程噸水運行能耗約0.46kW·h,實現年節省電耗約25.6萬kW·h,減少發電過程帶來的碳排放。以每千瓦時折合二氧化碳排量為0.997kg計算,則工程每年從降耗方面減排CO2約255.2噸。
(3)以同類工程處理每千噸水需要修建干管約4.17公里(住建部統計年鑒)計,工程在污水源頭建設廠站,節省管道50%,減少干管使用約10.4公里。以每公里干管需要約263.76噸水泥(以DN800管計算,水泥密度取2500kg/m³)、生產每噸水泥約排1噸CO2計算,則從管道節省方面減排CO2約2743.1噸。
(4)較同類工程減少占地50%以上,工程噸水占地僅0.28m2,實現節省占地約1400m2,減少土地資源的利用。
三、技術申報單位聯系信息
單位名稱: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單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外商投資開發區工業大道459號
聯系人:李攀榮
原標題:環保新質生產力|兼氧膜生物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