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高峰對話環節,固廢領軍企業大佬及業內專家齊聚,圍繞“‘十四五’行業發展收獲”及“固廢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展望”兩大主題展開討論,嘉賓們深入探討了“十五五”固廢行業海外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對行業智能化升級的理解,以及固廢資源化創新思考等核心議題。
本次高峰對話由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主持,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彤軒,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伏京,美欣達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芮勇,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天津泰達環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昊,碧桂園服務碧然環境集團運營總經理兼中鴻環境公司總經理張新建,德勤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全國政府與基建業務主管合伙人李煒參與本次對話。
本文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彤軒的發言內容整理,他深入探討了固廢領域在綠色發展視角下的新機遇與實踐探索,展現了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推動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綠色轉型方面的積極作為與堅定信心。
01 綠色發展在當下:政治上正確 經濟上賺錢
生態環境領域的項目公益性、功能性突出,但是商業模式相對弱,與很多市場化基金相似,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過去也曾將環保領域視為畏途,認為環保項目的經濟性不足,更多地關注雙碳領域的項目和企業,但最近一兩年,我們從綠色發展更寬更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固廢領域,發現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與價值,借用此次論壇主題“望海懸帆”來形容,就是“望綠色新發展的海,懸新質生產力的帆”。
綠色發展對企業意味著什么?呂彤軒介紹,2024年是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一個大年,在前幾年的基礎上極大的拓展了投資規模,業績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綠色發展在當下是政治上正確,經濟上賺錢的偉大事業,從業者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做好這篇大文章,就是愧對這個時代。
02 打通環保與雙碳之間的“任督二脈”,實現融合發展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成立四年多,一直致力于環保和雙碳兩個板塊的投資與發展,但兩個板塊之間有隔閡,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如今已經找到打通兩個板塊之間“任督二脈”的一些路徑,實現兩個板塊的融合發展。
他通過三個具體案例來闡述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固廢領域的探索成果與未來方向。
首先,是以綠色甲醇為代表的氫基能源項目。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對這個領域高度關注,它是以科創為核心,推動能源和交通綠色轉型的一種新質生產力。我國擁有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等生物質資源,過去這些被視為公害,難以處理,如今成為了生產綠色甲醇、綠氨、SAF等生物質能源的寶貴原料。
以上海老港
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為例,他們的濕垃圾通過發醇提純再合成可以形成綠色甲醇,現在濕垃圾原料已經供不應求,甚至在探索通過種植超級蘆竹等方式來補足垃圾原料的不足。目前,國內綠色甲醇的生產成本已降至3000-4000元/噸,且未來仍有下降空間,在遠洋航運領域,我國到2030年對生物質甲醇的需求量至少達到150——170萬噸,國內目前基本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綠色甲醇產量。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已經投資了上海嵐澤能源科技公司,支持他們利用生物質秸桿生產綠色甲醇,該項目采用生物質氣化技術制取甲醇,規劃產能30萬噸/年,基金已出資近兩個億支持這個項目。
呂彤軒表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對這一賽道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因為上海要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綠色燃料加注中心,對綠色甲醇的需求是具有確定性的,而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中國在綠色甲醇大規模生產和降成本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潛力,世界銀行也認為只有中國才能做好這件事情。
第二個案例是貴州磷化集團在磷石膏綜合利用方面的突破。我國磷礦資源豐富,化工業離不開磷,生產1噸磷肥或者磷酸鐵鋰大約會產生5噸磷石膏,我國目前堆存的磷石膏規模超過8億噸,主要集中在云貴川渝和湖北等省市,每年還在以7000多萬噸的速度新增,但是綜合利用規模僅3000多萬噸。這種工業磷石膏一直被視為是“垃圾中的垃圾”,難以處理,沒有利用價值。然而,貴州磷化集團探索出了一條解決問題的路徑,他們將脫水磷石膏用于生產高分子材料和防水包裝箱出口澳大利亞,主要用于包裝海鮮、水果等高品質生鮮產品,一噸包裝箱可以賣到6000元,甚至更貴,而且這種包裝箱不像普通泡沫箱,可以實現循環再利用,是高品質的綠色包裝箱。除了生產綠色包裝箱,貴州磷化集團還在探索生產高品質建材、裝配式建筑材料等其它資源化利用模式,積極為工業磷石膏的資源化綜合利用開辟新路。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后續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推動磷石膏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的全面解決,并帶動四川、重慶、湖北、貴州等磷石膏集中地區的綠色經濟發展。
第三個案例聚焦于循環經濟領域。我國正在向富鋼鐵時代邁進,隨著
鋰電池、
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廢舊金屬、光伏組件等資源亟待回收利用。未來的工業制造將更多地依賴循環經濟,而非傳統的原礦開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積極支持鋰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更加注重企業是否具備逆向回收渠道。例如,中國供銷系統擁有完善的資源回收網絡,能夠高效地將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目前,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與中國供銷集團、中國再生資源集團合作,致力于將一切有價值的再生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以推動循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03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一定可以并存,固廢是一座座未來的綠色礦山
以上三個例子給了行業很大希望和信心,也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透過這些例子可以得出對固廢行業的一些建議。
一是盡量減少燃燒環節,如磷石膏在處理過程中如果不燒,可以探索直接用含水磷石膏,通過技術攻關再降低利用成本。
二是逆向思維的應用,我們通常說要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但現在看,廢棄的秸稈、成堆的磷石膏就是固廢礦山,它們本身就是金山銀山,通過我們的手將其轉化為綠水青山是完全有可能的,這需要逆向思考。
三是倒逼機制的建立,例如貴州以渣定產的政策,倒逼企業解決固廢問題,將處置成本納入生產成本,從而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
呂彤軒表示,自己是固廢領域的“門外漢”,但通過參加此次論壇深受鼓舞,對固廢領域的綠色發展充滿信心。他指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一定可以并存,固廢將不再是垃圾,而是一座座未來的綠色礦山。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不以賺錢為首要目的,不以賺快錢為手段,更愿意和企業一起成長,行業的痛點就是我們的興奮點。”呂彤軒表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總規模885億元,目前還有幾百億元的資金可用于投資,而且對固廢領域有持續深耕的興趣,期待與更多專家和企業共同探索固廢領域的綠色發展之路。
薛濤對呂彤軒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鼓勵在場的企業家們積極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對接,抓住綠色發展帶來的機遇,共同探索固廢領域的綠色發展之路,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貢獻力量。
原標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呂彤軒:固廢是一座座綠色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