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園區”建設是“美麗中國”珠海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舉措,珠海市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通過“2+2+2”六大創新舉措,全力推動珠海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開展“美麗園區”污水零直排建設,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跑出“綠色加速度”。
一、“2+2+2”六大創新舉措
(一)創新2種模式
1.創新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美麗園區”污水零直排創建過程中,我市以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富山工業園為試點,探索出“開源、節流”2種污水資源化利用新路子。
在富山工業園,我市重點推進污水處理廠與工業企業合作,探索污水處理廠碳源“開源”之道:結合《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推動園內啤酒行業龍頭企業青島啤酒公司與富山水質凈化廠開展可生化啤酒廢水回用試點,為富山水質凈化廠節約碳源購買成本20多萬元,也為青啤公司每年節省近百萬元污水處理費,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同時,該路徑已為郴州、南寧等地市啤酒公司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經驗。
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我市著重鼓勵園區和企業加強用水管理、轉變用水方式,探索“節流”之道:園內企業多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措施,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水資源損失、防止水資源浪費,合理有效利用水資源,近年來,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得省級節水標桿園區,園區內珠海華潤
化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市級節水型企業評審,珠海盈德氣體有限公司、珠海聯成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通過節水型企業復核,珠海長煉石化設備有限公司通過市級節水型企業驗收。
2.全國首創“哨點前移”監管模式。以試點區富山工業園的富山水質凈化廠為試點,在來水節點建立水質重金屬電化學生物在線監測預警儀,該預警儀可一次性監測十幾種重金屬,實時反映廢水水質情況、排水水量,在水質出現異常時自動記錄超標數據,并自動留樣取證,同時通過平臺預警,將異常信息推送給執法人員,協助園區精準溯清污染情況。該預警模式為全國首創,已被中國環境報專題報道。
(二)創新2種體系
1.創新完善工業污水服務體系。在印發全國首個地級市層面工業污水系統專項規劃基礎上再創新,編制了《關于創新和完善珠海市工業污水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從工業污水“建設—收費—運營—服務—監管”全生命周期指明方向,探索“階梯遞增”的收費模式。
2.創新建立動態評估體系。定期對工業園區開展創建成果動態復核評估,對復核評估不符合標準的,要求園區重新整改、評估和復驗,真正實現“一次創建,長效治理”。
(三)創新2種工作方法
1.創新“一份臺賬一張圖”調度方法。共計排查451公里管網,561家排水戶,573家工業企業、299個排污口。對園區面積、排水設施、排污口、管網等基礎情況實施“一賬式”調度;對園區排水系統排查整治情況繪制平面圖,“一張圖”掌握排查結果。
2.創新“科技+人工”排查方法。針對排污口數量多、位置復雜等情況,創新引入無人機+無人船相結合,“天地”結合,“人機”互補,利用攝像頭排查水上排口,利用聲吶排查水下暗管,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
二、創建成效
(一)創建工作已獲得各級部門認可
2023年,該創新模式已作為省工業園區污染防治經驗上報生態環境部,并獲得2023年度珠海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創新成果一等獎。2024年4月,錨定目標全盤發力:廣東珠海富山工業園開展“美麗園區”污水零直排創建“筑牢千億級PCB產業夢的環境底線”作為省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報送生態環境部;5月,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創建經驗已作為工作動態報送至市委“每日匯報”欄目。
(二)創建工作推動實現我市“三贏局面”
目前,我市已初步完成園區排查及部分整治工作,共謀劃近遠期工程73個,金額約1.35億元,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斗門區廣東富山工業園2個試點區已完成創建并通過驗收。創建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三贏局面”:
1.環境改善有保障。2023年,各園區周邊涉及的4條黑臭水體均實現長治久清,園區涉及的雞啼門大橋國考斷面為Ⅱ類,優于Ⅲ類考核目標,水質持續改善。
2.群眾幸福感有提升。9個園區均未出現涉水問題群眾投訴。
3.園區產業有序發展。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占全市工業用地規模的73%,是珠海市發展先進制造業、重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陣地。園區創建范圍周邊共建有7座工業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達20.3萬噸/天,預計可服務企業家數達198家,并有效解決電鍍、化工等支柱行業污水去向問題,大幅提升我市環境基礎設施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水平,推動產業集聚效益擴大。
來源丨珠海生態環境
圖片丨珠海傳媒集團、范玉坤
編輯丨范玉坤
原標題:珠海污水零直排試點 助推“美麗園區”跑出綠色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