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無廢城市”建設,鼓勵園區、企業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引導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推行“無廢”生產方式。為宣傳推廣各行業推動工業生產“無廢”轉型的經驗模式,我們征集了一批“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其中,石化化工行業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包括“石化行業綠色替代及固廢循環利用無廢生產模式”等4項。下一步,有關企業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大力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加強固體廢物與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一、石化行業綠色替代及固廢循環利用無廢生產模式
九江石化隸屬中國石化,是我國中部地區和長江流域重點煉化企業,主要產品有汽煤柴油、化工輕油、三苯、液化氣、石油焦、聚丙烯、苯乙烯、對二甲苯、烷基化油、對二甲苯等。企業通過綠色替代、清潔生產、資源回收利用等措施,推動構建石化行業綠色替代及固廢循環利用無廢生產模式。
(一)綠色替代,帶動產業鏈減廢。推行綠色包裝替代。要求供應商優先選用可再生利用或能夠自然降解、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毒害的綠色包裝材料。按照“小改大、重改輕、循環利用”的思路,推進原料采用綠色包裝。原油脫鈣劑、分散劑、鈍化劑、
阻垢劑、苯乙烯精餾阻聚劑等劑種陸續采用噸桶包裝替代原有塑桶(鐵桶)包裝,減少廢棄鐵(塑)桶產生量。
(二)清潔生產,源頭減少固廢產生。優化芳烴抽提裝置的白土罐操作參數,實施階梯式溫度控制等,提高白土使用壽命。連續重整裝置中,做好
催化劑補氯量核算,推動精準補氯,從源頭減少氯的產生。提高工藝操作平穩性,提升脫氯罐進出物料流量精準度,延長脫氯劑使用壽命,減少廢劑產生。
(三)循環利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煉油污水處理場運行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油污泥,直接外委處置費用高,且存在環境污染的風險。企業自行建設污泥干化裝置,運用油泥破乳和干化技術進行處理。通過一般固廢鑒定的含水率80%左右的生化污泥利用自產低品位蒸汽間接加熱干燥,干化污泥送公司
循環流化床鍋爐協同處置。尾氣按有關標準處理達標排放。同時,將污水處理場的浮渣、油泥、活性污泥及來自各裝置的廢溶劑用于配制符合生產要求的水煤漿,送至煤制氫裝置氣化爐綜合利用。
二、制堿行業“鹽泥煙氣脫硫”無廢模式
福華通達化學股份公司聚焦制堿行業鹽泥產量大、處置成本高等難題,積極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改進脫硫漿液制備工藝,將鹽泥作為熱電裝置煙氣濕法脫硫的脫硫劑使用,探索形成制堿行業“鹽泥煙氣脫硫”無廢模式。
(一)頂層謀劃,推動建立固廢管理體系。成立固廢利用(源頭減量、資源、協同處置)領導小組,出臺固廢管理制度,從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協同處置、監督與考核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數據賦能,構建數字化固廢管理平臺。圍繞工業固廢管理數字化發展方向,開發危險廢物規范管理終端,打造集固廢稱重、電子臺賬制定、庫存清單統計、動態信息同步等功能為一體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固廢管理數據按月上傳、處理情況可查可追溯。
(三)轉變思路,探索固廢就近利用新模式。在原煙氣濕法脫硫工藝基礎上,優化改進脫硫漿液制備工藝,創新研發鹽泥煙氣濕法脫硫處理系統,探索鹽泥濕法煙氣脫硫利用方式,將經鑒別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鹽泥變作脫硫工藝“原材料”,推動解決行業內鹽泥脫硫效率低、二氧化硫排放難達標等問題,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同時降低石灰粉、白泥等資源消耗。目前企業產生的鹽泥均被用作脫硫劑。
三、“礦化一體”磷化工固廢循環利用無廢模式
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磷、氟資源精深加工,業務涉及磷礦石采選、濕法磷酸及磷酸鹽產品制造、氟資源開發利用、磷石膏膠凝充填和建筑材料開發等。企業積極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強化生產過程智慧管理,推動“無廢化”發展。
(一)平臺搭建、釋放技術創新潛能。成立工程技術研究院,與國內多家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推動實施“以技術為紐帶,以項目為載體,企業牽頭,優勢互補,共同攻關”的創新模式,已獲得多項專利授權。
(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綠色發展。與有關單位合作開發“半水磷石膏改性膠凝材料及充填技術”,推動解決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堆存難、磷礦山企業充填成本高兩大難題,截至目前,已累計利用磷石膏900余萬噸。合作開展白云石質磷尾礦制備低碳路面及路基材料應用研究與工程示范,推動解決磷化工和磷礦企業磷尾礦和剝采廢石堆存難、道路建設單位施工成本高難題,并成功應用于羅尾塘路基填筑。
(三)數字賦能、實現環境智慧管理。搭建“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利用平臺搭接的“監測監控”功能對重點區域進行實時視頻監控。利用平臺APP及小程序,實現了設備管理、環境管理等全流程線上管理。通過平臺對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對象、巡查巡檢的三維可視化界面,實現風險管控智慧化。
四、含油污泥資源化、無害化無廢生產模式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積極推動含油污泥資源化、凈化泥制磚鋪路無害化。建設“無廢企業”數字化平臺和固廢統計、監督、監測、預警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體系,推動構建含油污泥資源化、無害化“無廢”生產模式。
(一)注重治理變廢為寶,不斷提升固廢無害化能力。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建成含油污泥處理站2座,累計回收原油近10萬噸,凈化泥達到省油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有效利用于鋪路、墊井場等。
(二)注重源頭控制增量,不斷提升固廢減量化能力。開展管道無泄漏示范區和達標示范區建設。加大油、套管放噴工藝應用,優化修井運行,完善“兩集一收”設備使用規范,推動實現作業施工無污染。
(三)建設監管建數字平臺,不斷提升固廢信息化能力。參與大慶油田公司“無廢企業”數字化平臺建設,通過建立“無廢企業”全景信息、固體廢物申報、固體廢物數據中心管理、危險廢物外委處置等12大管理模塊,打造固廢統計、監督、監測、預警、事前備案、事中監督、事后跟蹤的全過程、全環節、全方位管理體系,推動實現監管現場與系統建設相融合,固廢管理信息化有序發展。
原標題:“無廢企業”典型案例解讀:石化化工行業“無廢企業”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