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內,兩次調研,主題都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7月27日至28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赴山東省菏澤市、聊城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緊接著,7月2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又趕赴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并慰問監督幫扶工作組。
兩位部領導先后調研了木材加工產業集群、鋼管產業集群、軸承產業集群、炭素產業集群的綠色低碳轉型有關情況,以及玻璃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情況、熱電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煤炭運輸結構調整相關情況,還有農村清潔取暖工作開展情況、冀豫交界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情況等。
在慰問監督幫扶工作組時,黃潤秋還現場檢查了重型柴油貨車墊高溫度傳感器、斷開氮氧化物
傳感器電路等破壞污染控制裝置問題、企業清潔運輸管控要求落實情況,抽查了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達標排放情況,了解重型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機動車檢驗機構的合規運行和執法監管情況,并深入了解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有關情況等。
從生態環境部的兩次調研中,也可以看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最新動向,目前主管部門的關注點在哪,監管重點又在哪。
1 兩位部領導密集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備受重視
兩位部領導短時間內接連調研,調研內容又是同一主題,這在生態環境部的歷史上可不多見。7月27日至28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赴山東省菏澤市、聊城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7月2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又趕赴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慰問監督幫扶工作組。
因為調研主題都是大氣污染防治,所以兩次調研都有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陪同。好在菏澤市、聊城市與邯鄲市、邢臺市離得不算太遠,所以劉炳江總工雖然辛苦,但時間上還能來得及。兩位部領導密集調研大氣污染防治,釋放出什么信號?首先就是體現出生態環境部對這一工作的重視。
早在今年1月,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環保圈”就發現,會議提出“2024年要加大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和統籌強化監督力度”,這一表述相比前兩年已有明顯變化。這透露出一個信號,2024年,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工作的力度將會更大,要求也會更嚴。
之所以加大力度,可能是因為去年的空氣質量出現反彈。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22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上升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也上升了2微克/立方米。
到了5月,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啟動,督察組也表示,這次的關注重點包括“大氣污染防治中的突出問題”,這在前幾年的督察中也是不常見的。6月13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一共有7個,其中有5個都與大氣污染有關,這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歷史上第一次如此集中地通報大氣污染防治類典型案例。
總之,從年初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到年中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到這次的部領導密集調研,都釋放出同一個信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2 從單個企業末端治理到產業集群綜合治理,淘汰一批、入園一批、改造一批
除了體現出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兩次調研中,部領導都看了什么,反映出什么問題?
兩次調研中,部領導看的最多的,就是產業結構。木材加工產業集群、鋼管產業集群、軸承產業集群、炭素產業集群,再加上玻璃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情況、熱電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在部領導調研的幾項內容中,有關產業結構調整的就占了一半以上。
27日上午,孫金龍一行來到菏澤市曹縣莊寨鎮,調研了木材加工產業集群綠色低碳轉型及高質量發展情況。
28日上午,孫金龍又來到聊城市中岳管業有限公司、山東海鑫達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山東金帝精密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調研鋼管產業集群和軸承產業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有關情況。
29日上午,黃潤秋一行前往邯鄲市華源炭素有限公司、成安縣四海實業有限公司,調研炭素產業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有關情況。
29日下午,黃潤秋還來到河北東興玻璃有限公司,調研玻璃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情況。
從部領導的表態來看,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集群化”。
孫金龍指出,要從原來的單個企業末端治理轉變為產業集群綜合治理,淘汰關停一批、搬遷入園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優做強一批,從源頭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產生。黃潤秋也表示,要集中整合改造,搬遷入園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優做強一批,打造產業集群的標桿企業。
除了產業結構,運輸結構也是部領導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比如,27日下午,孫金龍就前往菏澤市巨野縣新巨龍能源有限公司,調研了煤炭運輸結構調整相關情況。
他強調,推進煤炭清潔運輸結構調整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于改善地區環境質量意義重大。就連在調研鋼管產業集群和軸承產業集群時,孫金龍也不忘強調運輸問題。他表示,目前很多制造類產業集群企業數量多、運輸規模大,但嚴重依賴柴油重卡,要將清潔運輸作為運輸結構調整的重點。
此外,黃潤秋部長在慰問監督幫扶工作組時,還現場查看了重型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機動車檢驗機構的合規運行和執法監管情況。
總之,一個產業結構,一個運輸結構,都屬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在這次的調研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 污染源分布“去中心化”,交界地區空氣質量問題凸顯
除了調研的內容,這次調研的地點選擇也很有深意。
菏澤、聊城、邯鄲、邢臺,都屬于“交界地區”。
菏澤和聊城位于山東省最西面,緊挨著河北、河南。而邯鄲、邢臺則位于河北省最南邊,緊鄰河南、山西。事實上,這次黃潤秋部長調研的第一站,就是邯鄲市磁縣岳城鎮,調研的內容就是“冀豫交界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情況”。
在那里,黃潤秋詳細了解了冀豫交界地區焦化、建材、化工、能源等企業布局和污染排放情況。他指出,要因地制宜規劃交界地區的產業布局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傳統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共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為什么重點調研交界地區?因為隨著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的改善,省際交界地區的空氣質量問題已經凸顯了出來。
以河北最南的邯鄲、河南最北的安陽兩市為例,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4年1-6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兩座城市均處在倒數后二十位,邯鄲市排在倒數第十七位、安陽市則排在倒數第二位,成為全國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高健在接受《中國環境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污染源分布特征正在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因為各地日益注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少污染源都從城市中心外遷至城市郊區和邊緣地區了,而這些區域遠離城市中心,監督執法資源可能不足,對污染源管控力度也相對較低,監管難度比較大。
同時,交界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的另一個難題是治理“碎片化”。如何讓各個城市互相協調、同頻共振,共同提升,是一個難題。
這方面,生態環境部已經有所行動。2020年,生態環境部推動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2023年,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又被納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通過這些安排,有利于推動區域空氣質量加速改善。
總之,交接地區的大氣污染問題,正在逐漸凸顯出來。此次生態環境部的調研,也體現出了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
4 對于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始終保持“零容忍”態度
除了交界地區這樣的新關注點,有些老關注點依然是生態環境部重點檢查的對象。比如,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在這次黃潤秋部長的調研中,這個問題同樣受到了很大關注。
在河北東興玻璃有限公司調研時,黃潤秋仔細檢查了煙氣在線監測的歷史數據,并強調,企業要確保污染物數據真實性。隨后,黃潤秋還“隨機”前往河北建投邢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調研了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在現場查看企業自動監測設備后,黃潤秋還強調,要堅持嚴格執法,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依法予以嚴懲,解決違法成本低、懲處力度不夠等問題,有力震懾環境違法行為。
請注意,這家企業是黃潤秋部長“隨機”前往的,而他隨機調研的主要目的,就是“現場查看企業自動監測設備”,由此可見黃部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這次黃部長去河北,目的之一還有代表部領導班子慰問正在那里工作的監督幫扶工作組。在慰問過程中,黃潤秋也多次提到數據真實性問題。在邯鄲市裕泰焦化有限公司,黃潤秋現場檢查了重型柴油貨車墊高溫度傳感器、斷開氮氧化物傳感器電路等破壞污染控制裝置問題。并指出,要切實加強對重型貨車的監督管理,嚴禁通過破壞污染控制裝置、篡改OBD(車載排放診斷系統)、使用尿素作弊器等弄虛作假方式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
在邢臺市沙河市仁德汽車檢測有限公司,黃潤秋還深入了解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有關情況。
他強調,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是確保柴油貨車合規達標排放的“守門人”。要切實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全面加強對機動車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機制,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替車替氣檢驗、使用軟硬件作弊、擅自放寬檢驗方法等弄虛作假行為。
總之,甭管是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還是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生態環境部對此的態度都是“零容忍”,發現一起,就查處一起。
尤其是涉及到大氣污染防治的監測企業,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繃緊這根弦,千萬不要觸碰“高壓線”。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兩位部領導,都去調研大氣污染防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