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產業作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環保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本欄目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及時發布環境技術進步獎項,全面介紹行業內的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引導行業持續創新,加快數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賦能,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生態環境保護示范工程
2022-S-70
工程名稱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化環境監控項目
推薦單位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申報單位
廣東中聯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建設和運行模式
中聯興環保承擔整個項目總承包、設計、施工、設備供貨、運行等各環節工作。本項目建設了15座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監測站,6座惡臭氣體預警監測站,1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站,1輛環境
應急監測車,1套預警信息化平臺,1間系統質量保證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接入8家重點工業企業工況數據。
為園區提供有毒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排查評估服務、系統運行維護服務、監測監察及應急監測支持服務、數據分析服務,并配備常駐人員。對園區內企業的環境風險隱患進行“地毯式、拉網式”全覆蓋隱患排查,并建立“一企一檔”數據庫,為臨港開發區的相關環保智慧平臺的建設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對環境管理體系不健全、污染治理水平低的企業實施監管與幫扶并舉,同時根據園區異味問題增加夜間值班服務,開展夜間巡邏,監督企業夜間運營。
投運時間
2017年9月29日
工程規模
本項目總投資為5382.27萬元,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分為西區和東區,西區現有企業(含在建企業)70家,東區現有企業(含在建企業)38家。項目建成后,實際控制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管控區域為開發區東、西區邊界及重點企業廠界。
工藝流程
大氣環境因子篩選→預警監測網絡建設→站房建設→儀器技術選型→子站端軟件建設→信息化軟件建設→質保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建設→配套服務→環保管家服務

1、大氣環境因子篩選
依據極端危險性、普通代表性、自動檢測性、技術規范性篩選原則,及“6+X”指標體系,確定了23種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監測因子。
2、預警監測網絡建設
(1)監測點位布設:對園區風險源、遷移途徑、風向、污染源特征、重點監測特征因子、園區邊界敏感點、覆蓋面等因素綜合分析后進行布點。利用網格布點法,并結合氣象條件、重點風險源、污染源分布、環境保護敏感點、現場勘查、監測設備等方面進行三次優化。
(2)移動監測車建設:對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監察執法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硬件設備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以填平補齊的方式配置一輛應急監測車,用于日常巡檢、監察執法和突發性環境事故應急監測、應急指揮。
3、站房建設
站房具備防水、防潮、隔熱、保溫措施;具備防雷和防電磁干擾的設施;具有無窗或雙層密封窗結構,門與儀器房之間設有緩沖間,以保持站房內溫濕度恒定,防止將灰塵和泥土帶入站房內。
使用開放光程監測系統的站房,其光源發射端和接收端固定在安裝基座上。在墻面預留圓形通孔,通孔直徑應大于光源發射端的外徑。
4、儀器技術選型
根據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特點,儀器配置以長光程監測儀器為主,少量點式干法的VOCs儀器為輔,并配置便攜式儀器用于環境應急監測。
5、子站端軟件建設
對不同廠家、不同品牌的監測設備實現系統集成;根據各類監測設備不同的數據通訊協議,開發能采集不同通訊協議的數據采集軟件,實現監測數據集成;對預警監測站房的環境運行狀態參數采集集成。通過數據存儲、數據服務、接口服務和業務處理的多層架構模式實現系統的數據業務應用和數據處理服務。
6、信息化軟件建設
(1)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預警監測信息化平臺:構建工業園區虛擬地理環境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溯源系統,展示園區各站點的氣體監測數據及分析結果,以三維可視化的效果呈現;實現預警站點數據采集與傳輸的實時化和自動化;實現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預警信息的預警發布;可擴展污染源監控數據接入、分析與展示;通過交互接口設計實現與環境應急指揮調度平臺、輔助決策平臺的對接及數據交換與共享;通過手機APP實現對移動監測、空氣質量監測、有毒有害及惡臭監測等信息的及時掌控。
(2)重點企業輔助監察系統:生產工藝重要參數,治理設施和排放數據是監控重點。對企業生產過程工況數據、污染物產生過程工況數據、污染物處理過程工況數據、污染物排放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并進行預處理分析。
7、質保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建設
通過質量保證規程和制度的制定與落實,為項目運營提供基礎支撐。實驗室是環境空氣監測網絡系統的后方保障部門,其承擔著儀器設備的維修與維護保養、儀器設備與耗品耗材的采購等為其他組成部分提供保障支持的工作,起著支持和保障整個系統正常、有效運行的作用。
8、配套服務
企業有毒有害氣體及惡臭氣體排查評估服務、系統運行維護服務、監測監察及應急監測支持服務、數據分析服務。
9、環保管家服務
針對臨港開發區的需求及特點、園區環境問題及環境監管模式,采用“線下服務+線上管理+綜合決策”的服務模式,對園區多環境要素、全方位、全過程、一條龍、貼身式環境服務。包括全面隱患排查服務、“一企一檔”建設服務、常態化檢查、企業幫扶、專家服務、法務咨詢六大內容。
運行效果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化環境監控建設項目為園區、企業提供精細化、專業化環保服務。
1、有毒有害、惡臭氣體監測總體狀況
2022年4月1日-4月30日,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毒有害、惡臭氣體預警監測系統共獲數據量5338671(筆)。按照預警閾值評價,共有9個子站和2個電子鼻監測到異常。立即對相關企業重點關注,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并定期展開揮發性有機物泄漏點排查工作。
2、環保管家服務成效
(1)提升園區的環境管理水平和園區的環境質量。環保管家團隊充分發揮其人力資源和專業技術優勢,及時發現園區以及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對園區企業檢查做到完全覆蓋,彌補環保管理部門的監管留白,檢查結果與管委會、環保管理部門末端把控,全面提升園區的環境質量。
(2)通過專業的便攜式檢測設備,實現開發區內的隱患點可控。環保管家團隊根據風險隱患排查結果制定專項風險管控方案,結合開發區現有的有毒有害預警系統對重大隱患點進行日常監控,為環保管理部門提供專項決策支持。
(3)形成“閉環管理”工作機制。通過全面排查,建立園區污染源“一企一檔”數據庫和環境風險信息庫,制定出“問題清單、整改清單、獎懲清單”,通過“三張清單”的落地,不斷完善企業“一企一檔”,形成環境隱患的“閉環式”管理模式。
二次污染控制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化環境監控建設項目采用多種在線監測技術,科學化布點,實現對開發區多種有毒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排放來源精確到點的追溯,協助查明污染物種類,追溯來源、評估現狀、預測影響,提升開發區日常監管監察中及在突發環境事故的應急狀態下應急能力,促使整個園區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排放量的規范化與減量化。
達到的標準或性能要求
1、項目建設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實施,符合以下標準要求:
《環境空氣質量點位布設技術規范》(HJ 664-2013)、《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212-2017)、《環境空氣和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便攜式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2-2018)等。
2、目前已實現以下性能要求:
(1)監察輔助系統中心平臺軟件: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治理工藝特點,定制針對該企業的監控邏輯,通過流程圖的形式展現相互之間的關系,并確定生產設備、治理設備合規、合法運行的工作狀態,形成對企業監管的判斷準則。同時,將生產設備和治理設備區分為“常開”和“非常開”,根據設置的設備開啟時間、開啟狀態、運行狀態等,判斷企業生產行為是否符合限產規定、污染治理設施是否按規定合理運行,將報警的緣由、持續時長、是否解除記錄在案,為后續追溯提供依據。
(2)手機APP軟件及微信小程序:實時掌握園區的污染排放情況,及時了解污染數據,具備監測濃度數據查看、設備運行狀態數據查看、報警警情數據查看等功能。
(3)智能數據中心:根據監測區域條件、監測物質的特性、企業分布、企業涉污物質存儲及工藝等情況,通過長期的在線自動監測,積累實時的可靠的監測數據。對數據特征分別進行:數據質量特征描述、空值處理、零值處理、儀器預熱、儀器維修、儀器校準、數據質量情況統計、異常檢測指標及分析的數據分析處理。
(4)專業化全面隱患排查服務:通過遠程與現場結合、長期與短期結合、自動與人工結合的工作方式,以技術專家為技術支持,環保管家技術人員為項目執行,環保局為執法監察,為園區提供多環境要素、全方位、全過程的全面隱患排查服務。
運行情況
2022年5月1日第5期季報顯示,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毒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監測體系正常運行,其中總獲得數據量53992653(筆),系統整體運行情況良好。
環保管家完成園區119家企業環保隱患排查工作,累計發現1383個問題,并提供整改報告,經復查核對后,整改完成率達77.03%,整改完成情況良好;收集128家企業的環保信息記錄卡,完成開發區內企業“一企一檔”建設工作;協助臨港生態環境分局開展環保數據統計工作,輸出1300余份表格成果文件。
碳減排方面采取的措施
通過有毒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預警信息化平臺加強環境監測,及為園區及企業提供各種專業化環保服務,預防污染,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心,促進園區全面發展。
碳減排效果
通過重點企業輔助監察系統監控園區重點企業,對企業的生產情況與污染物治理情況進行有效的比對核查,確保企業所產生的污染物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防制企業私自停用、間歇使用污染治理設施情況的發生,為園區的污染物溯源、碳減排、日常執法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
示范點
1、建立“環保部門+專家隊伍+環保管家團隊”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專家咨詢制度的創新,完善園區環境監管能力的不足。在開展安全檢查、制定重大隱患治理措施、開展“三同時”審查、分析事故原因、研究安全生產政策措施時,
針對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復雜性,充分咨詢各行業、各方向的專家意見和建議,并組織專家論證排查技術方案。
2、建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固定式有毒有害氣體和惡臭氣體監測+移動式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監測監察+重點監控企業輔助監察”的區域大氣風險物質全面覆蓋監測監察。科學有效的評估園區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排放情況對環境空氣質量的所造成影響;園區專屬的監測監察車輛,用于公共區域及廠界揮發性有毒有害、惡臭類有機物質的在線監測,也可用于重點點位定期連續監測;接入排污企業的生產狀態和污染治理設施的關鍵邏輯參數,可以全時段、全過程監控企業生產行為狀態,并與企業末端在線數據進行相互印證。
3、建設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監測系統質量保證實驗室,以避免因無足夠的耗材儲備和硬件支撐而導致設備故障、運轉率下降等問題,從而對監測數據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建立起環境空氣質量、有毒有害和惡臭氣體預警系統運行維護體系,從質量控制角度看,定期校準和日常維護成為量值溯源和質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質量控制(QA/QC)體系,以支撐預警監測系統的有效運行。
獲得獎勵榮譽情況
202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青海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2021年度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
原標題:環保新質生產力|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化環境監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