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5月16日消息,市政協委員許斌委員提出的“關于引領長三角生物燃料產業發展,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提案,得到的答復如下:
航運業實施“雙碳戰略”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生物燃料是推進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能源保障,此提案很有現實意義。近期,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生物燃料產業化發展。
一、積極構建本地生物燃料生產供應體系
本市正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推進辦公室運作機制下開展上海港國際航行船舶綠色甲醇加注業務試點,并由市經信委組織開展生物燃料供應配套產業研究。市內方面,中器環保已利用餐廚廢油脂生產生物柴油,設計產能11萬噸,實際產量5-6萬噸,申能集團正在化工區籌建7-10萬噸生物甲烷制綠色甲醇項目,預計2025年底投產。市外方面,我市企業在生物質和綠電較為豐富的地區積極布局生物燃料項目,以更好保障本市供應。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本市托底保障、全國多源供給”的綠色燃料供應體系。
二、加大生物燃料技術創新示范力度
本市積極組織開展綠色技術研究,推動生物燃料產業鏈全面降本,通過重點示范項目來帶動綠色燃料規模化應用與產業發展。生物質氣化技術方面,目前華東理工大學已經建立了800萬方/年氣化技術示范,同時綠技行公司、上海電氣、上海元鰉能源科技等企業已具備了開展商業化示范技術能力。應用技術研究方面,重點支持相關生產技術開發,如生物質氣化制航煤、油脂加氫(HEFA)制航煤、第三代生物柴油等生產技術,氣化爐、發動機等裝備開發及首臺套應用。生產項目示范方面,探索在上海化工區、老港填埋廠等地布局綠色甲醇、生物柴油示范項目,通過示范項目推廣生物質規模化制生物燃料應用,力爭構建生物燃料經濟生態。產業鏈協作方面,推動生物燃料在交通、化工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加快航運運輸行業燃料綠色低碳發展,依托上海化工區,開展綠色化工試點,支持綠色甲醇等作為化工原料,降低下游化工產品碳排放量。
三、加強生物質資源保障力度
本市積極推進生物質資源開發。一是積極推進濕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生活濕垃圾集中設施10座,處置能力6680噸/日。新一批7座濕垃圾處置設施,計劃今年底基本建成,屆時,將新增濕垃圾處置能力4800噸/日。二是積極推進濕垃圾產沼項目建設,經過前期摸排生物天然氣主要來自市內10余個大型易腐濕垃圾、養殖場,其中順利建成松林樓房規模化生態養豬場沼氣提純項目,考慮近期將推進老港濕垃圾三期項目產生的沼氣經脫硫提純后納入天然氣管網,光明種奶牛場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三是研究綠化廢棄物等木質纖維素集中收儲加工工作,印發《上海市綠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滬綠容〔2023〕155號),在普陀、閔行、奉賢等區開展了源化利用途徑試點,將持續深化探索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路徑。
四、協調綠色甲醇項目ISCC認證工作
當前生物燃料在航運應用的主要產品為綠色甲醇,該產品應用需要通過ISCC認證,綠色甲醇ISCC認證過程較為復雜,且缺少國內案例,本市相關部門正在組織加緊研究推進。一是針對綠色甲醇原料來源分散,認證涉及多個環節,為國內首次嘗試,協調對接相關服務企業開展認證咨詢工作。二是健全綠色甲醇相關規則標準體系建設,基于上海企業在市外布局項目及本地化工區綠色甲醇項目認證經驗,對接國際綠色甲醇相關標準和指導文件,組織行業協會、標準委員會、企業加快推進研究制定本地綠色甲醇等綠色燃料生產檢測標準。三是開展綠色電力項目建設推進工作,針對綠色甲醇認證需滿足物料平衡且全過程降碳65%以上要求,會同企業開展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
原標題:上海市回復政協委員:加快推進生物燃料產業化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