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區,屬于重度缺水型城市。2022年底入選全國首批19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后,銀川市始終堅持把再生水循環利用作為破解水資源緊缺、緩解供需矛盾,進一步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共治的重要抓手,按照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思路,創新模式,先行先試,以項目提高再生水供給能力,以制度增加再生水競爭力,成立了試點工作建設領導小組,印發《銀川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創建“污水廠-人工濕地-調蓄庫塘-用戶”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模式,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建設,再生水日益成為銀川市“第二水源”。
機制創新,讓再生水成為“香餑餑”。2023年銀川市用水指標較2022年減少10.5%,其中黃河水18.446億立方米,較2022年減少2.443億立方米,深度依賴黃河水與用水指標約束趨緊的矛盾亟待解決,激活再生水“第二水源”功能,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成為解決“水之困”問題的重中之重。但是再生水與自來水相比在價格、質量方面都不具有優勢,企業對使用再生水缺乏積極性,制約著再生水的使用。為突破此“瓶頸”,銀川市出臺《銀川市水資源管理條例》《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銀川市節約用水獎補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編制《銀川市再生水利用規劃》,修訂《銀川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體系,對利用非常規水的工業企業實施獎補,設置節水建設獎,鼓勵取用水戶和社會第三方實施節水技改或投資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在經濟上,制定再生水利用企業的扶持政策,通過稅收優惠、出臺相關補貼政策,降低再生水企業的運營成本,擴大再生水利用途徑。在規劃上,明確全市再生水優先應用于生態補水,維持河湖基本生態流量,其次回用于工業生產、城市雜用等。制定《銀川市再生水置換收儲交易管理辦法》,鼓勵和促進再生水利用,解決再生水置換黃河水的認定條件、程序、收益分配等問題。此外,成立銀川市再生水開發利用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再生水設施投融資、建設運營和推廣利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市場化、穩定化。通過一系列提高再生水市場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打通再生水-黃河水-產業用水通道,打造了目標明確、任務清晰、支撐有力的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銀川路徑”。
模式創新,因地制宜利用再生水。按照就近利用、優水優用、分質用水的思路,結合全市污水處理廠現狀、類型、分布,統籌區域生態補水、工業、市政雜用等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再生水循環利用模式。在中心城區,以銀川市第二、三、四、六、七污水處理廠和第一再生水廠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為再生水水源,充分利用現有再生水利用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部分污水經處理達到相關回用標準后供給中心城區東部熱電、銀川熱電等企業回用和市政雜用,部分污水經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后用于生態補水,形成“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工業回用+市政雜用”、“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生態補水”的分質多用途再生水利用模式。在永寧縣,以閩寧污水處理廠為再生水源,在尾水出口處建設蓄水池和一體化泵站,將處理達標的尾水,用于城鎮道路除塵、城市綠化等,形成“污水處理廠+調蓄庫塘+市政雜用”的再生水循環利用模式。在工業園區,以工業園污水處理廠為再生水水源,經再生水廠深度處理后回用于工業園區的企業生產、園區綠化、生態補水、市政用水等,形成“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園區回用”模式。
夯實基礎,提高再生水供給能力。污水處理廠尾水的安全性、人工濕地凈化工程的穩定性以及再生水管網的完善性,是構建再生水生產-調配-利用的關鍵環節,也是再生水可持續循環利用的重要基礎。試點建設以來,銀川市結合實際需求,啟動了再生水管道建設,再生水利用方向從生態補水拓展到城市綠化、市政雜用、工業循環利用等,形成了“一水多用”格局,初步取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多贏。謀劃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建設重點工程14個,總投資13.38億元,其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4個、再生水調蓄及輸配設施建設工程1個、納入再生水調配體系的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8個、再生水監管能力建設項目1個。打通再生水提升泵站及管網的斷點堵點,逐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再生水管網,打通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調蓄塘,完善再生水輸配設施,新建再生水管網近60公里,擴大再生水管網覆蓋范圍。結合銀川市再生水利用規劃布局,利用已有水利設施、人工濕地和低洼地帶等因地制宜建設再生水調蓄庫塘,規劃新增再生水調蓄能力1470萬立方米。目前,銀川市累計區域再生水回用量近8665萬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率達50%,已成為銀川市區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原標題:再生水成為銀川市“第二水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