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廳黨組決策部署,始終牢記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重大要求,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各項重點工作任務,更好服務支撐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管理。
黨建工作
(一)
突出黨建統領,加強政治建設
以增強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目標,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黨建統領,堅持將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檢查。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組織黨員干部赴省黨史館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大熔爐中錘煉黨性。年內共召開支委會21次、黨員大會18次、講黨課2次、年度組織生活會1次、專題組織生活會1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6次,創新開展固定黨日+紅色故事宣講。二是抓實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干部帶頭赴基層監測機構開展調研,幫助基層解決應急監測發展難題。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扎實推進建章立制,制修訂完善《黨支部工作規程》《會議工作規程》《項目管理工作規程》《政府采購工作規程》等管理制度,切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主題教育期間,省領導、省委主題教育第三指導組先后到中心指導督導主題教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三是加強組織建設。聚焦“四強”支部建設,全面履行支部黨建主體責任,統籌意識形態、民族團結進步、鄉村振興、保密、普法等工作,推動黨建與業務同向發力、互促并進。持續開展組織體系建設鞏固提升行動,配齊配強黨務干部,組織參加政務信息宣傳培訓班、黨務工作專題培訓、黨支部書記輪訓班、保密培訓班,提升黨建工作能力。四是堅持固本強基。持續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常態化組織開展黨性黨紀黨規學習,黨員尊崇黨章、遵規守紀意識不斷強化。嚴把黨員入口關,嚴格實施黨員培養教育計劃,組織發展對象參加省直機關工委教育培訓,新入職黨員干部參加崗前培訓接受黨性教育。爭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獎補資金,健全完善基地教育功能。五是筑牢基層堡壘。持續開展“黨旗飄在監測一線”活動,黨員技術骨干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赴基層開展業務交流和現場幫教培訓。廣大女職工以實際行動在生態環境監測實踐中展現當代女性的擔當和作為,為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贏得“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殊榮。
(二)
加強廉政建設,涵養政治生態
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全面履行責任。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會議,及時傳達學習中紀委和省紀委歷次全會精神以及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年度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務接待等相關規定。二是抓實廉政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召開干部警示教育大會,傳達學習青海省6名領導干部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以案促改專項教育整治動員部署會精神,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作風建設大討論等,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強化廉潔意識,筑牢防腐拒變思想防線。三是完善防控機制。堅持將黨風廉政建設貫穿業務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編制重點崗位權力清單,針對排查梳理出的崗位廉政風險劃分等級并細化建立防范措施清單,嚴格管理監督和紀律約束重點部門、關鍵環節、重要崗位人員。四是加強教育監管。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管和紀律約束,提高黨員干部黨性意識、法紀意識、廉潔意識。堅持逢會必提廉政要求,緊盯節假日“四風”問題易發多發節點,加強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堅持做到一事一承諾,簽訂重點崗位廉潔承諾書、不違規參與經商辦企業承諾書、不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項目承諾書和家庭助廉承諾書。以發生在身邊的違紀違法案例為鏡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刻汲取教訓,深化以案明紀、以案促改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五是狠抓作風轉變。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廳黨組有關部署,扎實推進以案促改專項教育整治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按照省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嚴”的要求,抓班子、帶隊伍、轉作風,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
(三)
強化思想引領,嚴抓意識形態
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為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高質量發展積極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抓實理論武裝,組織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等,開展意識形態專題理論宣講,組織黨員干部參加意識形態專題講座。經常性開展意識形態政策法規教育,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引領,豐富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組織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讀書分享以及“強國復興有我”主題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新時代生態環境監測隊伍良好精神風貌。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活動,普及生態環境監測知識,用心用情講好生態環境監測故事。
業務工作
(一)
完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任務
一是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及預報。完成國家大氣背景站、國家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和坎布拉、北山林場、孟達天池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工作,升級改造國家大氣背景站溫室氣體自動監測系統。完成國控空氣自動站、省控空氣自動站和沙塵天氣監測站的站房及基礎設施運維保障和監督檢查工作。完成全省市(州)短期、中長期時效空氣質量預報業務產品制作與發布。二是開展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完成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匯總、統計、審核、上報重點排污單位監督性監測數據,審核上報2022年度環境統計年報工業源、集中式污染源數據。三是開展水環境質量監測。完成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和地表水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工作,按月開展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和地表水省控斷面的水質手工監測,完成地表水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縣級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月報、季報監測,上報水質監測報告。組織完成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飲用水源地點位平水期水質監測。四是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完成農村和國家土壤風險監控點位環境質量監測,以及大通縣、互助縣農業面源監測,累計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報送數據2萬余條。五是開展重點區域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完成全省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人類活動、涉及選礦礦山開發企業人為擾動和工業園區工業水體變化情況遙感監測,上報監測信息通報(專報)16期。完成青海湖及周邊湖泊藻類監測1期,青海湖監測6期,達布遜湖和南霍布遜湖監測4期,卓乃湖、庫賽湖、海丁諾爾和可可西里鹽湖監測4期,上報遙感監測報告10份。
(二)
完成各類指令性監測工作
完成春節期間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障監測、湟水河流域重點企業水質監測、湟水河西寧段水質異常斷面監測、黃河體檢專項督察監測等監測任務。完成生態環境部西北督察局現場調研指出問題補充調查監測,以及甘河、石惠溝水質異常指標調查監測等監測任務。組織完成海西州大柴旦地區典型廢液晾曬池和蒸氨廢液池周邊土壤和地下水調查監測工作,完成勘察鉆探孔建設、土壤和地下水樣品采集分析等工作,獲取監測數據約2.1萬個。對甘肅省積石山縣“12·18”地震涉及青海省4個縣城水源地開展水質應急監測,及時上報監測數據。
(三)
組織完成專項工作
按期完成全省87個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并聯網運行。完成青海湖、三江源、祁連山區、木里礦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專項監測,編制完成生態環境監測報告4份。開展全省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完成全省1053口地下水監測井建設,4000余組地下水和土壤樣品采集和分析,獲得34萬條監測數據,編制完成《西寧市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監測點位布設方案》等25個調查評估方案,《海東市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等32個調查評估報告,《海南州地下水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等12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海北州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分技術報告》等9個重點區劃分技術報告,《甘河工業園區地下水污染模擬評估報告》等3個污染模擬評估報告,8市州《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與管控方案》,其中西寧市、海北州和黃南州方案已由市州有關部門印發。完成全省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工作,編制完成《青海省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報告》。開展地級及以上典型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地補給區劃定工作,完成大通縣塔爾水源地、大通縣石家莊水源地和海晏縣西海鎮水源地補給區劃分技術報告。推動《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和青海省《工作方案》落實,先行開展地下水型水源地和生活垃圾填埋場新污染物監測,完成地下水全氟化合物、抗生素類、雙酚A、溴化阻燃劑、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等5大類27種新污染物指標分析測試。
(四)
服務支撐生態環境管理
配合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退出礦業權地質環境恢復驗收工作。主動對接有關單位,收集補植補種階段審批、實施方案、施工日志以及衛星遙感、草地、凍土和濕地等監測數據資料,組織編制完成《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總體評估報告》。完成《青海省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質控控制工作報告》,通過國家技術審查。完成《青海省長江流域總理污染控制方案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青海省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技術報告》。申報立項《水質 喹諾酮類和磺胺類抗生素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熒光法》《青海湖剛毛藻遙感監測技術規范》地方標準,修訂完善《三江源生態監測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和《青海湖水體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青海湖水體生態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五)
加強環境監測質量控制
全面貫徹監測行業質量控制制度,加強源頭管理,從布點、采樣、現場測試、樣品制備、分析測試、數據傳輸等全過程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出具的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開展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評價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工作,完成質控樣品分析測試。堅持依規規范機構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行,不斷提升監測技術人員技能水平,保證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完成2023年持證上崗考核工作,中心共46人、10大類、136項、157個方法、650項次通過考核。
榮譽獎勵
2023年3月1日,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獲全國婦聯“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2年12月26日,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被中共青海省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青海省第四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2023年4月28日,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部獲青海省總工會辦頒發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2023年度風采錄之青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