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寧波市生態環境系統十大改革創新優秀案例揭曉。這一批案例有效彰顯寧波辨識度、體現示范引領性,有力推動我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呈現新氣象。2月19日起,“寧波生態環境”推出“改革創新案例”巡展,展示生態環境治理優秀成果。
今日展示鎮海分局選送的《創新全流程污染識別管控 探索石化行業治理新路徑》。
為全力推動石化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針對區域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基數大、占比高、隱蔽性強、監管難等一系列問題,2023年鎮海區在全省率先試點石化化工企業全流程環境危害識別與管控,通過精準識別、精確解析、精細管控,實現環境危害全流程識別、數字治氣全方位創新、現場監管全領域提升,有效推動石化行業大氣治理水平提升、促進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助力石化產業基地綠色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可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的可復制、可示范的減污降碳鎮海改革樣板。
石化企業現場排查
創新污染識別分級新方式
打造數字孿生一底座
一是打造污染源識別新模式。選取40家重點石化化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優化“3+16+2”全流程排放源識別模式,以3種工況、16種源項為識別對象,梳理形成涉VOCs/涉異味物質2張排放源清單。截至目前,已完成石化企業進廠排查40家,共計排查排放源4342個,包括260個有組織排放源、717個工藝無組織排放源、942個設備動靜密封點泄露排放源等。
二是創新排放源分級新準則。首創發布《VOCs異味排放源分級指南》,從污染物危害性、排放類型、排放頻率及持續時間、管控水平和排放濃度及總量5個維度出發,對各個排放源進行分級管控,已篩選出957個重點排放源。對現場調研和排查資料進行分析研判,針對各類排放源開展排放量核算,明確石化化工企業排放源廢氣排放情況,并提出整改提升意見。
三是實現排放過程數字監管。創新引入數字孿生技術,將識別出的重點排放源位置、濃度、排量、頻次等信息在3D地圖上進行標簽化實景展示,其中20家石化化工企業已有257個排放源納入三維地圖。同時完成試點企業30余項關鍵DCS數據對接,11000余個LDAR泄露點檢測操作合規性審核,做到石化化工行業廢氣排放源“一屏掌控”、為石化行業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和視像支撐,初步實現廢氣排放全過程數字監管。
排放源三維地圖
拓展污染管控多渠道
構建涉氣管控溯源新體系
一是構建工藝過程管控機制。優化鎮海“數字治氣”數字化場景,將涉及排放的生產設施及污染治理設施DCS數據、特征因子等相關數據進行匯集,設置預警規則,預警及時推送企業查漏整改,實現預防式監管。
二是構建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服務監管機制。升級完善LDAR過程數智化審核平臺,根據視頻AI算法對LDAR檢測全過程實施監管,確保每年300萬個檢測數據真實有效,最大程度減少企業物料泄漏量。
三是構建異味高效溯源機制。通過完善區域無組織VOCs監測監控體系,結合VOCs排口和廠界在線監測、空氣自動站、企業排口指紋譜、排放源清單以及工藝過程監控等數據,探索建立溯源模型系統,以期實現快速精準鎖定嫌疑企業和嫌疑排口,推動異味污染事件快速有效處置。
專家現場幫扶
深化監管服務雙融合
樹立行業治理高標桿
一是重塑污染防治全過程服務機制。組建專家團隊,針對石化化工行業源頭減排、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等方面進行全過程評估,幫助企業預判違法排污隱患,共排查發現問題340個,整改完成196個。根據初步預估,所有問題完成整改后,能夠實現VOCs減排量1700噸以上。
二是重塑企業自我環保管理模式。編制石化企業涉氣全流程管控自查指南,督促企業對標對表自查,打造石化園區涉氣企業自我預防式管理模式。
三是重塑污染識別管控技術體系。梳理石化化工行業企業情況,以寧波石化經濟開發區為試點,編制發布10項評估管控指南,建立適用于石化化工企業涉VOCs及異味物質污染源識別評估與管控技術體系,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鎮海模板”。
原標題: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給污染源裝上“智慧眼”,鎮海探索石化行業治理新路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