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盤點2023年,寧波生態環保鐵軍奮戰在逐綠向美的第一線,交出了一份份閃亮的答卷……近日,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甄選出生態環境領域十件大事,一起來回顧吧。
首創預防式執法監管服務體系
全面助力三個“一號0工程”
創新建立預防式執法監管服務體系,系統集成執法正面清單、綠色保險、綠島模式、生態環境議事廳等寧波辨識度的服企惠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納入正面清單管理企業690家(其中上市企業7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7家,制造業百強企業53家),正面清單培育企業1100家,通過環保管家模式累計服務中小企業2.69萬余家次,利用
智慧環保用電監控系統提醒企業治污設施故障1萬余次,避免行政處罰超億元。
持續推進“甬有碧水”八大攻堅行動
連續第六年獲評“五水共治”大禹鼎
實施96個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回頭看”,新建城鎮污水管網106.7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44.8公里,建成166個三江一級支流水質自動監測站。嚴守黑臭水體清零底線,實現遙感隱患排查全覆蓋,累計完成142個疑似黑臭水體現場核查。開展2023年度142個“治污水”工程督查晾曬,狠抓重點斷面水質提升。2023年,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6.8%,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52.9%,達到省年度考核目標(37.7%)。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上升
以亞運會環境質量保障為中心任務,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七大攻堅行動,分別完成VOCs源頭替代和治理設施升級改造137家、810家,建立石化化工行業大氣污染深度整治提升企業清單113家,構建覆蓋全市的VOCs治理活性炭全流程監管服務體系。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9149輛,淘汰補貼資金超2600萬元。2023年,中心城區(8個國控點)空氣質量優良率93.7%,同比上升4.7個百分點;大氣環境六項常規污染物連續第七年達到二級標準。
全省率先構建區縣級“無廢指數”
助推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聚焦寧波實際,全省率先研究構建寧波市“無廢指數”指標體系,通過測評分析,反映成效、查找不足,全方位助推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不斷探索和創新“無廢城市”建設模式,為全國提供“無廢城市”建設“寧波樣板”。全市共建成22個一般工業固廢和13個小微企業危廢收運中心,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全省第一,垃圾分類成效位列全國第二、全省第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小區覆蓋率達97%,累計建成“無廢細胞”超千個。市本級獲評省首批四星級“無廢城市”。
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覆蓋
獲評美麗浙江考核優秀
印發《寧波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2023-2035)》,江北區和余姚市分別創成國家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覆蓋;編制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規劃,開展甬江流域、臨港海域生物多樣性調查,高規格舉辦全國生物多樣性城市主題活動,建成3個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生物多樣性友好指數位居全省第二;大力推進以生態保護為導向的綠色開發模式,建立全省首個動態EOD項目庫,整體謀劃項目24個,總投資670余億元,項目儲備數量居全省首位。
首創“萬畝方”整治路徑
推動突破農業面源治理難點
全國首創“萬畝方”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改革新模式,在奉化區試行以“源頭治理、數智賦能、多跨協同”為路徑,協同推進工農業整治、肥藥雙減、減污降碳,打造可視化“農業+減污”5G農情監測預警系統,構建肥水調蓄、退水循環、農廢回用、末端巡查等常態化機制,基本實現連片土地農業污染“近零”排放,大幅改善下游水質。整治后,甬新河西塢斷面總體水質基本達到Ⅱ類,示范區內化肥用量減少約10噸,每年減碳量可達0.8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3%,周邊生態環境面貌全方位提升。
全國首個友好鄉鎮規劃指南和實施指南發布
打造生物多樣性“寧波樣板”
2023年5月18日,我市成功承辦了2023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主題活動和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浙江主場活動,發布全國首個友好鄉鎮規劃指南和實施指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做法和成效頻頻亮相《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央視《焦點訪談》等平臺,分別獲評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和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最佳實踐。龍觀生物多樣性友好體驗館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四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之一,已累計接待200多個團隊、10000余人次。
打造數字孿生入河排口精細化管理體系
入圍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典型應用案例
我市以入河排口監管為抓手,圍繞“查、測、溯、治、管”改革路線,試點開展以數字孿生為底座的入河排口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探索運用天空地一體的“五基”協同立體監測技術,實現對全市9107個排口的數字化、實時化、常態化監管,形成排口污染溯源“一條鏈”,助力提升水環境智能管控與精準決策水平。項目的實踐應用在巖河和甬新河水質提升上取得良好成效,以巖河為例,累計發現的48個問題(立整立改除外)中,41個問題已整改到位,水環境質量改善效果明顯。該項目入圍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環保分論壇典型應用案例。
探索污染防治長效管理
首創工業噪聲監管新模式
我市以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噪聲污染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為契機,立足工業城市實際,在全國首創工業噪聲監管“控制技術+指標體系+寧靜創建”新模式,打出噪聲污染“源頭預防+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的組合拳,切實改善聲環境質量。在全國率先發布金屬加工行業噪聲控制技術規范,從合規性要求、制度建設、防治措施、數字化管理、治理成效、公眾參與等方面探索構建“寧靜工廠”指標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制造業噪音擾民信訪重復投訴率由27.10%下降到12.69%,往年噪聲投訴頻發的新浦鎮內金屬加工行業噪聲信訪投訴僅17件,同比下降42%。
開展“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全國試點
國土空間環境管控績效持續放大
被生態環境部優選為全國18個試點城市之一,就兩項制度及相關成果展開全面銜接,充分協調市縣兩級國土空間規劃及工業集聚區、交通、水利等8個行業專項規劃,完成“三線一單”動態更新,陸域優先保護面積增加67平方公里,新增53個飲用水源地納入保護范圍,實際可準入三類工業項目土地面積增加110余平方公里,54個產業單元管控措施得到優化,寧波舟山港等13個省級以上列規的重點項目“三線一單”約束全部破解,16個開發區新增3000家以上企業在環評審批上可享受“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紅利。“土地可供、項目可批、污染可控”的國土空間環境管控績效持續放大。
來源 | 辦公室 宣教信息中心
編輯 | 甬小環
審校 | 劉金鑫 陳曉眾 蔣海濱
原標題:速戳!2023年寧波生態環境領域十件大事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