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碧水源)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碧水源上半年業績表現優異,實現營業收入32.99億元,同比增長25.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9.3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并增長107.14%;利潤總額8493.70萬元,同比增長127.02%。

分產品看,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市政與給排水兩個板塊增速最快,同比分別實現了80.84%、17.79%的增長;運營服務略有下降,降幅1.93%;而光科技整體解決方案業務降幅達到了60.81%。分地區看,碧水源上半年在北京地區營收略有下滑,降幅1.2%,北京外地區業務實現了36.52%的增長。
更專注發展主業
據公開資料,碧水源創辦于2001年,2010年上市,在2020年被中交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正式獲得“國家隊”編制。憑借集膜材料研發、膜裝備制造、膜工藝應用于一體和數字化水務運營兩大優勢,以及過硬的自主研發創新實力,其逐步成為廣受認可的中國水務品牌之一。
碧水源認為,隨著一系列提高水質標準,支持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短缺的系列相關政策和國家級戰略陸續出臺,深度水處理技術及產業發展前景可觀,公司所處行業前景可期,為公司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如,4月印發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5月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等等。
而上半年,在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力度實現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國家環保政策開始穩步實施,使得我國開始采取更強治污手段、更嚴格排放標準、污水
再生資源化及零排放等成為國家治理水環境的發展方向,碧水源緊抓機遇,持續聚焦主業的戰略導向,通過種種手段,實現了市場穩步擴張。
研發水平再提升
報告期內,碧水源自主開發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性能進一步提升,成功中標中海油海水軟化、浙江舟山六橫海水淡化廠等多個國產化替代項目;自主開發的“吸附+膜”耦合提鋰技術及關鍵產品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鋁系、鈦系吸附劑產品,已批量化生產,并成功中標紫金礦業西藏阿里拉果鹽湖提鋰吸附劑采購項目。
據悉,碧水源每年年投入銷售收入近3%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和研發,致力于用核心膜技術緊緊圍繞國家解決“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飲水不安全”問題提供務實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而且膜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在污水資源化、高品質飲用水、海水淡化、鹽湖提鋰、工業零排五大領域。
截至目前,碧水源膜技術涉及水處理總規模超2,000萬噸/天,每年可為國家新增高品質再生水超70億噸,成為我國實現污水資源化的骨干力量。
申明: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并且鄭重提示所有閱讀者,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的參考意見和依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