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本全日空官宣與美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公司1PointFive達成二氧化碳去除(CDR)信用額購買協議。自2025年起,雙方將在3年內交易1萬噸CDR信用額度,提供信用額度的工廠目前還在建設,預計會在2025年中期投入商用。
工廠都還沒建,CDR額度已經賣出去了?要擱從前,恐怕沒幾個人會相信二氧化碳也是能用來交易的,而且不止一家公司動了要做碳交易的念頭。
早前環保在線就報道過,全球知名互聯網企業微軟于丹麥能源巨頭 rsted達成了合作,微軟支持其旗下的Asn s 生物質發電站安裝碳捕集設備,并向其購買未來 11 年內捕集和封存的 276 萬噸碳排放額度,以此來抵消微軟的碳排放,保障能實現2030年負碳排放的目標。
出手就是百萬噸級別的碳排放額,可見不管大廠小廠,碳減排的需求都是一樣迫切的。當二氧化碳排放信用額度已經開始“變現”,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市場離騰飛還遠嗎?
環保在線特設話題:
CCUS——實現雙碳目標的殺手锏,追蹤CCUS市場的崛起和興盛軌跡。看過的小伙伴應該知道,CCUS產業的高速發展機遇已經來臨,尤其是在我國百萬噸級和千萬噸級CCUS項目有了突破性進展之后,其規模化商業應用看到了更遠的未來。
去年,瑞斯塔德能源就發布聲明稱,碳捕獲和碳封存(CCS)開發方面的投資有望在10年內飆升,在2022年至2025年間翻兩番,3年內全球累計投資或超500億美元。今年初,有消息稱一家氣體發酵技術服務商LanzaTech以SPAC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即達到10億美元/股,市值20億美元,這就是一家碳捕集和轉化創新企業,利用工業廢氣、生物質產生的合成氣和改質天然氣等生產低成本的液態生物燃料和高價值的化學制品。
資本市場已經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接受CCUS,行業發展態勢也漸趨明晰。據前瞻統計,我國二氧化碳捕集技術主要研發企業有昊華科技、遠達環保、藍曉科技、惠博普、雙良節能、冰輪環境、天邦膜技術、雪人股份等,有專門針對CCUS技術和裝置的,也有專門研究碳捕集、液化、提純、零排放工藝的,還有從氣體分離膜領域切入的。
我們也曾說,CCUS的大規模商用要解決成本這個障礙,研究表明,高濃度(>70%)CO2捕集成本有望在2050年前后下降至50元/tCO2以下;低濃度(<35%)CO2捕集成本下降至150元/tCO2以下。當然,如果有特殊的機緣,成本下降曲線還會發生變化。
而就應用來說,捕集的二氧化碳大致會分為中高濃度、中低濃度、超低濃度,中高濃度指二氧化碳含量超過60%,中低濃度含量在5%—40%,超低濃度則含量會低于0.1%。經過處理后,這些可以用于采油、焊接,或用于食品的冷鏈運輸,以及合成甲醇,甚至是用于植物大棚當養分,可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擴張。
CCUS與碳交易,花錢和掙錢的一體雙面市場,從市場接受度的提高開始,將逐步進入快節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