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你我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22)》(下稱《調查報告》),近日正式公開全文。據悉,該報告調查時間為2022年11月6日-12月11日,覆蓋了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31個省(區、市),累計回收有效問卷12485份。調研內容包括私人領域日常環境行為,以及公共領域監督參與行為。
整體上,公眾在呵護自然生態、綠色出行等方面表現良好,八成左右受訪者能在多數情況下做到“居家或公共場所控制音量不干擾他人”或“不露天焚燒”,超七成受訪者能基本做到“不燃放煙花爆竹”,且低碳出行情況良好,有75.3%的受訪者在多數情況下能做到“前往較近的地點時,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電動車”。
而根據個體的環保意愿和行為表現,《調查報告》共識別出環保愛好者、獨善其身者、公共參與者、行動不足者、消極旁觀者五類典型人群。其中以獨善其身居多,在私人領域環境行為表現較好,呈現出“高意愿,高私人領域行為”特點,畫像主要由高中中專及大專學歷人群、月收入2001-5000元人群等構成。
與此同時,對于環保呈現出“低意愿、低行為”的消極旁觀者占比并不低,達18.7%,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月收入8000元以下人群等。這也意味著,在公眾環保意識穩步提高的同時,不理解環保、不愿意參與環保的仍不在少數。且這部分人群表現出了明顯的區域及年齡特征,這就意味著,推動環保宣傳工作“下沉”現階段還是很有必要的。
據《調查報告》分析,與往年調查結果相比,公眾在多個方面行為表現均有提升。在關注環境信息方面,2019年經常關注環境信息的受訪者人數占比為60.8%,但到2022年,主動關注或傳播交流過環境信息的受訪者人數占比接近八成,比2019年增長了近兩成。在環保監督舉報方面,2022年有超一成(14.8%)受訪者舉報過環境問題,比2021年(10.6%)有所提高。
種種跡象都表明,公眾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正在逐年增加,且人們也意識到環境與自身生活之間是密切相關的。那么,你覺得自己屬于哪類環保人呢?
就在2023年“六五環境日”當天,《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迎來了修訂,包括關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污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環境監督、共建美麗中國等十條內容,成為繼2018年首份“公民十條”之后,又一份關注群眾生活中環保及低碳的文件,有助于為建設美麗中國匯聚全民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