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與第三方環保機構相關的新聞頻頻上榜,引發熱議。
隨著近年來環保督察壓力逐漸增大,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各地也紛紛開展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督與整改,河北省、甘肅省與廣東省等地紛紛開展專項行動,加強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
其中,在剛剛過半的5月,就有山東和江蘇先后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專項活動。
5月7日,山東為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山東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聯合相關部門持續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整治,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5月11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凈化生態
環境監測服務市場環境的通知》(蘇環辦【2023】122號),通知共提出5條重點:
主要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
將出現投訴舉報、有不良賈璐、日常執法檢查中發現數據結果異常以及隱瞞基本信息的環境監測機構納入重點檢查范圍。
違規行為整改期限不超過3個月,整改期間相關環境監測服務機構不得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和提供服務。
承擔生態環境部門委托監督性監測服務的環境監測機構,不得同時承接同一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委托服務。
監測服務委托方不得對環境監測服務機構提出影響數據公正性的不合理要求。
多地開展專項活動,旨在進一步凈化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市場環境,營造健康有序環境監測服務市場。
01 生態環境部提出明確要求:加大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力度
先是在2月份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的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今年要抓好的幾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這消息一出,直接引爆了行業的關注。會議上的一句話內容或許還讓一部分第三方環保機構心存僥幸,但很快,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與副部長趙英民奔赴不同地方進行督察的情況就是一擊重錘,告訴相關業者,一場風暴要開始了。
2月20日至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南省平頂山市、許昌市,對焦化、鋼鐵、玻璃等重點行業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情況開展突擊檢查。
黃潤秋先后對7家企業開展了突擊檢查,結果發現6家企業都存在問題,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超標排放、不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生產臺賬弄虛作假、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數據造假等。黃潤秋特別強調,第三方監測公司和企業相互串通、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等問題,性質嚴重,影響惡劣,觸犯刑法,必須堅決打擊。
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同一時間,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于2月21日-22日,帶隊赴陜西省咸陽市、渭南市和韓城市等空氣質量明顯反彈城市監督幫扶,對涉氣重點企業開展“四不兩直”督導檢查。
針對發現問題,趙英民責成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涉及弄虛作假、篡改數據等突出問題依法依規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4月下旬,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在接受中國環境報采訪時表示,2023年,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將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做好四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緊抓關鍵領域持續開展專項執法,包括全力做好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等。
02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成打擊重點,多省公布典型案例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嚴厲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自動監測設施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多個省份公布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03 風暴持續,各地紛紛展開專項活動
在生態環境部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大動作之后,各地也紛紛開展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督與整改。加上本月開展專項活動的山東與江蘇,目前至少已有六個省份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2月23日,河北省定州市生態環境局表示,自即日起至今年10月底前,定州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人民檢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五部門聯合,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據中國環境報3月30日報道,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近日聯合省級相關部門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環評文件編制、環境監測、設施驗收、碳排放數據管理等領域,全面整治環境咨詢、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等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嚴肅查處弄虛作假違法違規行為。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省人民檢察院、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建立了全省專項整治省級協調機制,明確了專項整治任務和要求,統籌指導督促各有關部門和市州全面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在地方層面,天水、平涼、慶陽、定西、嘉峪關、甘南等市州也印發了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按照整治工作目標和進度安排分領域深入推進專項整治。
3月23日下午,廣東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以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管理特別是現場采樣部分把控為主線,以聚焦環境監測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為落腳點,結合“送法入企”和“環境監測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開展了專項培訓,向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講政策、送服務,引導自覺守法。
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廳透露,本次專項整治行動將持續到今年年底,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發現一起查辦一起,并通過幫扶進行重點整治,確保查處到位、整改到位。
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更是在印發的《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中提出,若存在自動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將依法取消企業的環保電價、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上文所述,部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因數據造假、稀釋、更換檢測樣品,改動、干擾儀器設備等違法行為引發了不少亂象。多年積弊,引發了今年國家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關注與整改。
從第三方環保服務企業來看,從內部提升自身能力是道路。常說修煉內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是提升一線人員專業水平,加大研發投入或與科研院校合作提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打造品牌效應,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出路。
對外,接受社會與有關部門的監督無法避免的。一方面,當前大環境下,來自政府部門的高度監察和整改已成既定事實;另一方面,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作為環境治理的把關人,公信力極為重要,必須接受公開監督和評審,建立行業規范,促使監測檢測機構自律。
不過,第三方環保服務從業者無需過度焦慮,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從粗放走向精細化的道路,經歷市場無序擴張、優勝劣汰之后,留下來的必然是穩得住、能走得遠的企業。并且隨著市場秩序和行業規范的建立,必將反哺行業,推動行業良性發展。(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多地開展專項活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整改持續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