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標簽制度的實施被認為是企業低碳轉型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公眾與“雙碳”目標之間的重要橋梁,逐步受到重視。然而作為新生事物,碳標簽的有效推廣仍面臨著不少難題,本文將圍繞我國碳標簽的發展、碳標簽如何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及目前我國碳標簽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最后針對碳標簽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碳標簽發展背景
碳標簽是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的低碳排放技術。碳標簽把產品生命周期一一從原料、制造、儲運、廢棄到回收的全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碳標簽”起源于國際上提出的生態標簽,是繼生態標簽機制獲得成功推廣后應運而生的一種與溫室氣體直接關聯的生態標簽。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給各國帶來的影響,全球已有英國、歐盟、美國、韓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地區政府開始發展和推廣碳標簽制度。碳標簽作為重要的碳減排工具之一,與我國倡導的低碳發展理念相一致,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二、碳標簽國內外發展現狀
(一)國際發展現狀
目前全球有超過27000個產品有碳標簽、超過12個國家或地區立法,要求企業實行碳標簽制度,有1000多家知名企業將“低碳”作為其供應鏈的必需。國際上碳標簽制度主要是市場的驅動作用,自愿參與為主。
英國:英國是最早開始實行碳標簽的國家,碳標簽的推廣最早從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開始,本國企業隨后也積極響應。
美國:與英國不同,美國碳標簽的發展是由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所自發推行的,在市場推行的影響下,美國政府隨后出臺相關政策對碳標簽進行管理。
法國:2009年法國參議院通過了“Grenelle 2”法案,該法案涉及了全球第一個強制性環保/碳標簽的內容,并于2010年最終得到法國國民議會的采納,于2011年開始實施。
日本:日本于2008年開始碳足跡的標簽項目,推行自上而下碳標簽制度。碳標簽的種類已達近百種,2011年開始對農產品實施碳標簽制度。
(二)我國碳標簽發展及分類
我國于2018年初開始推動“碳足跡標簽”計劃,中國碳標簽制度也在制定、逐步完善中。產品碳標簽評價標準由國家低碳認證技術委員會、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CEESTA)、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聯合開展工作,確定中國首例電器電子行業“碳足跡標簽”試點計劃。當前,我國在紡織服裝、日用消費品以及電器制造等多個行業的推進碳標簽工作。

圖1 中國碳標簽制度大事記 來源: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公開材料整理
碳標簽分類:按照碳標簽的披露內容,現行的產品碳標簽主要分為碳足跡標簽、碳減排標簽、碳中和標簽三類。
碳足跡標簽:公布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或者標示出產品全生命周期每一階段的碳排放量。
碳減排標簽:不公布明確的碳排放數據,僅表明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碳排放量低于某個既定標準。
碳中和標簽:不公布明確的碳排放數據,標示了產品碳足跡已通過碳中和的方式被完全抵消。
三、碳標簽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碳標簽有兩層意義,一方面其標示的碳足跡信息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消費向導,有利于購買者和消費者更快地了解產品的環保性能,引導其選擇更低碳排放的商品;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經由碳足跡盤查實現碳排放來源的透明化,了解生產過程中哪個環節會產生較多碳排放,提出改善措施,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有利于全球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碳標簽產品引領綠色消費低碳發展
低碳消費作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環節,需要生態鏈中的每一個環節共同努力。企業提供的可持續產品選擇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車,而不斷強化的公眾綠色低碳消費理念也正倒逼生產領域的綠色轉型,產銷兩端相互促進,持續推動價值鏈綠色轉型進程。消費者往往對新生事物產生好奇心,致使碳標簽信息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碳標簽的出現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更加關注產品的綠色屬性,進而影響其購買和支付意愿,逐步引導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產品的關注。
(一)碳標簽助力企業綠色化轉型
碳標簽是企業實施節能減排和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依據,是我國踐行低碳發展、實現企業碳中和最終目標的重要輔助手段。對于企業而言,產品測算可以幫助企業分析自身碳排放較高的環節及成因,有利于企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減排方案,將碳減排工作落到實處。碳標簽的出現可以促進企業加快技術轉型,實現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的目標,推廣綠色低碳生活理念。企業碳減排進展的碳標簽將有利于企業展示自身在碳減排方面的努力,由第三方認證的碳標簽能減少“漂綠”風險,從而得到更廣泛消費者的認可,企業碳標簽評價工作的開展是推動企業加快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
四、我國碳標簽發展遇到的問題及潛在風險
相對于國外碳標簽的發展,我國碳標簽的發展相對較晚,在相關配套制度上還不夠完善,碳標簽數據收集及整體測算面臨挑戰,以及在對企業和消費的正向引導上還不夠充分。
(一)碳標簽推廣缺乏規范性
由于我國碳標簽制度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碳標簽制定和推廣的配套法規是不健全,碳標簽種類繁多,傳遞的信息各異,導致消費者難以辨別比較。一類是政府部門或者公共非營利性組織制定碳標簽;第二類是由第三方獨立機構認證的產品標簽,還有的是由企業自行加注的標簽。不斷涌入市場的各類碳標簽,已經在部分國家的市場上引發消費者的困惑甚至質疑,可能危及消費者對碳標簽的信任度。
(二)碳標簽數據收集和測算面臨挑戰
我國碳標簽起步較晚,碳標簽沒有統一標識。國內市場上大多數碳標簽屬于對低碳產品認證批準類的碳標簽,而并非標明產品從原材料、研發設計、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標簽涉及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原材料、加工運輸、消費者的使用以及產品的廢棄回收,在不同環節的標準與完整的數據收集和計算都面臨考驗。
(三)碳標簽產品的意識不足且重視度不高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低碳節能商品也更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大眾對碳標簽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從消費者的購買角度來說,碳標簽通過其傳達的碳排放信息,減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助于引導消費者低碳消費,消費者的這一行為能夠促進行業“自下而上”減排方案的實施。當前市場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均對碳標簽產品的認知不足,不利于推動碳標簽的發展,碳標簽的普及有待進一步完善。
五、我國碳標簽發展的政策建議
針對當前我國碳標簽存在的問題,可以從政策、企業與消費者三個層面完善碳標簽的管理。在政策上完善碳標簽的配套管理體系,鼓勵企業碳標簽認證以及完善激勵機制,此外,不能忽視對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宣傳以及加強碳標簽的普及工作。
(一)政策端:完善碳標簽制度體系,同時給予政策支持
我國碳足跡的核算主要涉及在點在產品方面,配套設施不完善。鑒于我國當前碳標簽的發展階段,國家層面可以針對碳標簽出臺政策法規對碳標簽的發展予以指導。對碳標簽標準統一性上做出相關規定。創建碳標簽實施的總體框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明確碳標簽工作的指導思想;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及時解決碳標簽制度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適時組織開展實施情況的評估,以進一步推動碳標簽的有序、規范實施。同時,由于當前企業缺乏技術,無法精準測算產品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政府可以從技術層面與財政補貼(如激勵補貼政策,獎勵措施等)上支持碳標簽的發展,降低碳標簽運行成本。
(二)生產端:鼓勵企業參與碳標簽認證,承擔節能減排責任
對于企業而言,碳標簽能夠更加直觀地向消費者展現企業的低碳表現,打造良好品牌效益的同時可以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為產品打上碳標簽,不僅是順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低碳主題的要求,更有助于企業自身的綠色轉型發展。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參與碳標簽評價,完善自身低碳減排機制,加強對低碳研發創新投入,提升對減排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要加強第三方鑒證,以確保產品在全流程中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增強碳標簽的可信度,從而逐步建立消費者對碳標簽數據的信任度。
(三)消費端:加深消費者對碳標簽的理解,引導消費者綠色低碳消費
碳標簽不僅僅是簡單的碳數據表達,更是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鑒于當前消費者對碳標簽的理解還比較淺顯,未來碳標簽的宣傳普及尤為重要。應該加強碳標簽的宣傳與推廣,如通過電視、新媒體營銷、社區宣傳海報及宣傳手冊、產品廣告等普及碳標簽知識,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形成對綠色低碳更為有利的消費模式,不斷激發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成為低碳減排工作的踐行者。此外,還可以通過培訓、講座及論壇等形式,加大碳標簽制度的推廣力度,讓消費者認識到碳標簽的價值及重要性,充分發揮消費者在碳標簽推廣中的作用,讓更多的企業主動參與到碳標簽認證工作中。
作者:
朱晨晨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周文靜 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財綠指 (北京) 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原標題:IIGF觀點 | 碳標簽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