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成為擴大國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舉措,將重點盤活存量規模較大、收益較好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新政策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污水處理廠下沉、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據央視報道,目前我國已建設下沉廠近200座,29個省份開展建設下沉式再生水廠。
環境產業的升級將帶動城市資產優化,“我們要給社會貢獻正資產,要將‘鄰避效應’轉變為‘鄰利效應’。”北控水務執行總裁李力談到,如何將靜脈產業“鄰避效應”的負資產轉變為具有城市綠色功能“鄰利效應”的正資產,是環境企業必須直面的挑戰。
北控水務始終致力交付城市正資產,不斷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作為行業內最早建設運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企業之一,北控水務在該領域耕耘多年,融合環境友好理念與數十項技術的創新性污水處理解決方案,先后在深圳、北京、杭州、成都及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建設運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
因地制宜的花園式再生水廠——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
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是以居民生活為中心的再生水廠,處理規模為30萬噸/日,出水水質達準IV類標準,有效解決銀川市興慶區、德勝商住區、閱海片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難題,為銀川市水資源循環利用夯實基礎。

項目因地制宜地采用半地下結構方式設計,將污水處理箱體頂部設計為開放式公園,借鑒“雙首層”設計理念,使市民娛樂與水廠運行生產互不干擾,真正做到讓不同人群的活動空間有序復合疊加,利用土地資源。地面建設的運動公園、兒童樂園、濕地湖區等部分,不僅是再生水循環利用的直觀體現,更為社會提供了生產與生態共生的城市公共空間,為城市發展注入“水動力”。
該項目不僅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實現規范、高質量污水處理,其輸出的再生水也將大幅提升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集污水處理、污泥減量、污水源熱能利用、再生水回用、光伏發電、科普教育和市民公園于一體,對于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改善黃河流域水質、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等具有重要意義,為黃河流域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注入新動能。
北方投入運營的地下廠——北京市海淀區稻香湖再生水廠
北京市海淀區稻香湖再生水廠一期工程項目處理規模8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到京標B標準,采用全地下式設計,地上是親水休閑公園。項目出水一路供給北京京能熱電廠作為生產冷卻水,一路流入道路、綠地等市政公用區域,作為市政雜用水,第三路則通過周家巷溝排入南沙河,作為生態補給用水,從而提升河道水體質量,推動生態系統改善。

項目全地下式設計,不但節約70%以上土地資源,還通過地下全封閉管理對污水及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的臭氣、污泥進行全面處理,既隔音又隔臭,將鄰避效應有效轉化為鄰利效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成為北京首座集污水處理、水質深度凈化、水資源綜合利用、地下處理設施與地上景觀公園于一體的再生水廠,進一步提升了周邊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及土地價值。
地下污水處理設施新潮流——杭州市余杭四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
杭州市余杭四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是北控水務牽頭實施的浙江省最大最綜合的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杭州市余杭塘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的子項之一。北控水務傾力打造的杭州市余杭四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15萬噸/日,融入多項智慧科技,帶動地下污水處理設施新潮流。地下箱體設計是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核心,項目通過結合BIM設計,確保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優化布局、空間布局更加緊湊,大大降低工程建設占地,施工管理更加科學。

項目應用北控水務自主研發的AAOA-MBR核心技術,其高度的靈活性和便利性,使出水水質品質遠高于常規污水處理工藝,該技術已入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1年重點生態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和示范工程名錄》?;谠摷夹g,項目實現全地下式污水廠原位提標,突破地下式污水廠提標難度大的瓶頸。
秉持綠色、低碳和公眾參與的理念,余杭四期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在建筑、景觀設計中運用新理念、新設計。例如在綜合辦公樓、地面公園景觀設計中積極響應海綿城市理念;聚焦綠色建筑設計,在充分滿足建筑功能及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分隔,以改善室內通風、采光、熱環境等。該項目綜合辦公樓榮獲中國綠色建筑標準中最高等級三星級綠色建筑認證,是國內眾多地下式污水廠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項目,這也反映出地下式污水廠對于城市建筑綠色低碳發展趨勢的貢獻。
雙線運行全地下式多功能再生水廠——成都市雙流公興(中電子)再生水廠
成都市雙流公興(中電子)再生水廠項目設計規模10萬噸/日,采用地下式設計,大大節約占地面積,地上是開放式生態綠地公園及科普教育中心,有效滿足城市界面與基礎設施環境高度融合,還社會以廣闊的自然空間。同時,項目以新理念、高標準打造,在環境融合度、建設標準和功能延伸方面突破傳統,賦予了城市基礎設施更大價值。

北控水務秉承集約化的設計理念,在該項目中選擇“SSgo-AAOA-MBR”短流程處理工藝技術,使項目箱體用地指標實現0.1493m2/m3(箱體占地面積/處理規模),并成為雙線(市政生活與工業廢水處理)運行的全地下式污水廠。依托BECloud北控云平臺,項目應用各種智慧化工具輔助管理和運營,實現項目高度自動化、智能化運行和區域集約化運行管理,是通過更具生態融合和美感的理念打造出的新一代水廠范例。
馬來西亞地下廠——吉隆坡潘岱Ⅱ污水處理廠
吉隆坡潘岱Ⅱ污水處理廠是國際選擇中國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方案的案例之一,北控水務憑借先進理念、低碳技術等,在國際舞臺贏得客戶口碑與信任。項目采用全地下式設計,處理規模為32萬噸/日,是馬來西亞境內第一大污水處理廠;地面為當地居民提供景觀休閑公園,孩子們可以在公園里玩耍、打籃球、踢足球等。

潘岱Ⅱ污水處理廠地下廠方案,不僅著眼于有效解決環境影響和改善城市形象,還充分考慮為馬來西亞節約異地建設的管網投資成本。此外,北控水務遵循綠色低碳理念,在項目中應用了一系列綠色節能技術,例如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污水源熱泵、太陽能照明、污泥厭氧消化、自然采光帶以及沼氣發電等,助力污水廠提質增效。良好的宜居環境,將污水廠“鄰避效應”轉化為“鄰利效應”,據了解,項目施工期間,周圍就有2個新樓盤陸續開工建設。
盤活存量資產,北控水務還有這些案例
北控水務在盤活存量資產方面有多年成功實踐,宜興市農村污水治理工程項目、宜興市城鄉污水管網PPP項目和秦皇島市污水污泥處理PPP項目是三個典型案例。
宜興市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
宜興市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是目前全國建設規模較大的農村污水PPP項目,北控水務通過全域打包、產業協同、存量盤活,導入與政府的全面合作,即“全域治理一體化、投融貸多元化、解決方案綜合化、建設管理扁平化、運維管理智慧化、協調發展產業化”六個方面全面合作,采用環保管家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為政府提供一攬子管家服務,探索出富于北控水務特色的村鎮污水治理模式。
宜興市城鄉污水管網PPP項目
宜興市城鄉污水管網PPP項目是采用PPP模式盤活政府水務資產項目。北控水務主要負責實施宜興全市(除萬石鎮)共4658.39公里排水管網接收、新建及運營維護。項目通過將政府存量水務資產的特許經營權作價轉讓,有效解決政府新建項目的資金需求,同時實現了城鄉排水一體化治理,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
秦皇島市污水污泥處理PPP項目
秦皇島市污水污泥處理PPP項目涵蓋5座存量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32萬噸/日,2座污泥處理廠,規模500噸/日,污水管網423.31公里,是北控水務踐行“雙平臺”戰略重點打造的城域級存量盤活項目,也是國家PPP示范項目。通過存量盤活模式,使政府從“管理者”轉變為“監督者”,同時憑借集團優質運營服務能力,實現政府與社會資本優勢互補、權責分明、效率提升,從而造福百姓和社會。
無論過去與未來,北控水務始終注重和遵循可持續發展,堅定“客戶為源、創新為道”經營宗旨,構建適應區域生態環境要求的綠色循環發展模式,助力政府盤活存量資產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不斷升級綠色服務、綠色設施、綠色管理,以推動綠色價值外溢。保護地球,共建美麗家園,守護未來的希望。(內容整理發布)
原標題:國辦發文!污水處理廠下沉,北水方案助力釋放存量土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