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任務部署,充分發揮基層創新的示范引領作用,2021年,生態環境部首次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共篩選出18個美麗河湖案例(其中9個為優秀案例、9個為提名案例)。自2022年3月起,生態環境部推出“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對上述案例的突出問題、主要做法、治理成效、經驗啟示等予以展示推廣,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黃山,平均出境水量占下游浙江千島湖入庫水量的68%以上。本世紀初,黃山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大量污水和垃圾通過新安江進入千島湖,2010年左右水質富營養化趨勢明顯,流域生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為保護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皖浙兩省以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為抓手,積極推進流域上下游協同共治,探索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
一是建立權責清晰的流域橫向補償機制框架。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啟動實施。皖浙兩省制定并出臺《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突出新安江水質改善結果導向。
二是加強流域上下游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共治平臺。共編規劃,強化精準保護;共設點位,強化信息共享;共建平臺,強化保護合作;共謀合作,強化區域協同發展。
三是實施新安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治理,集中力量攻堅農業面源污染、城鄉生活污染、船舶污染、園區產業污染。采取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等“七統一”農藥集中配送模式,減少“中、高毒”農藥使用量,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施用量逐年降低;推進船舶污水收集裝置改造和港區收集點建設;關停污染企業220多家、拒絕污染項目190多個、優化升級項目510多個。
四是健全和創新流域保護治理體制機制。出臺《黃山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等80多個政策文件,進一步健全流域管理體系,探索啟動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權交易、“零碳會議”。
五是深入推動新安江流域綠色發展。充分挖掘黃山市生態、文化等特色優勢資源,初步建立特色鮮明的綠色產業體系。黃山市著力做好“茶”文章,推進茶葉種植生態化、加工清潔化改造,2021年茶葉產值達40多億元;著力做活“水”文章,山泉流水養魚產業綜合產值突破7億元,實現了“草魚變金魚”,探索了山區精準脫貧新路子。
自2012年補償機制實施以來,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為優,2012——2021年跨省界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連續10年達到補償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多億立方米優質水,千島湖總體保持地表水Ⅰ類,實現了以生態保護補償為紐帶促進流域上下游協同治理的目的。新安江模式在全國其他10個流域,15個省市得到復制推廣,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皖浙兩省以建立健全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為核心,以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為首要任務,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探索了一條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新安江模式可為流域上下游構建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協力推進流域保護與治理提供借鑒。
原標題:安徽新安江(黃山段)榮登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