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缺乏有效處理,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此外,農村地區能源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清潔高效的能源供給。在美麗鄉村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雙重目標背景下,研究并推廣厭氧消化制沼氣技術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亟需處理
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數量大、難處理,是我國環境污染關注的重點。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和村鎮生活垃圾。據統計和估算,全國農作物秸稈產量約為8.7億噸(2019年);全國畜禽糞污產量約為33億噸(2018年);全國農村地區生活垃圾理論產量為2.1億噸(2018年)。然而,農村地區難以建立針對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的大規模收集-轉運-處理系統,大量有機廢棄物被隨地丟棄或就地焚燒,污染問題十分嚴峻。
為解決上述問題,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亟需尋求合理處理路徑。在眾多處理技術中,厭氧消化技術不僅可實現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的“就地消納”,也可使其轉化為清潔能源為農村供能。
二、厭氧消化技術的應用具有多重效益
厭氧消化技術是指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在就地消納有機廢棄物的同時為農村地區提供清潔能源并帶來其他經濟效益。
厭氧消化技術可為農村提供清潔能源。有機廢棄物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作民用燃料,滿足農民日常的炊事、取暖需求;在進一步提純成生物天然氣(CH4)后,還能注入天然氣管網,作車用燃料和工業用氣。厭氧消化技術的使用和普及可減少農村散煤使用,減少農村大氣污染物排放,并助力農村地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此外,有機廢棄物經厭氧消化后還會產生沼液、沼渣,經處理后可變為有機肥料,發展生態農業。
三、厭氧消化技術具有廣泛應用意義——以阮家埠村與高臺縣為例
目前,厭氧消化集中供氣工程已在我國多地村鎮和縣域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效益。相關案例可被復制和推廣,加強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能力,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樹立典范。
厭氧消化集中供氣工程在小型村鎮的應用取得顯著效益。浙江省阮家埠村建設聯戶(200戶)沼氣工程,采用全混厭氧發酵工藝(CSTR),以畜禽糞便為原料,日均產氣200m³,沼氣經脫硫凈化后為阮家埠村200戶村民集中供氣,產生的沼液、沼渣供周邊農田、珍珠養殖塘作為優質有機化肥使用。該工程每年可為農戶節省煤氣及化肥費用約18萬元。
厭氧消化技術也適用于大中型縣城關鎮。甘肅省高臺縣以縣內8萬人產生的餐廚垃圾、居民糞便、市政污泥、工業企業產生的藥渣、西紅柿渣和郊區產生的玉米秸和牛羊豬糞等物質為原料,采用濕式厭氧消化技術,發酵得到的沼氣提純成生物天然氣供應于加氣站,還可為村鎮民用和工業企業供氣;得到的沼渣、沼液等物質可加工成為液體或固體有機肥料。
厭氧消化技術就地消納了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為農村地區提供清潔能源并助力生態農業建設。該技術適用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需進一步應用、復制、推廣,助力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原標題:專家觀點 | 李秀金:基于沼氣的農村能源全方位供給模式——以村鎮和縣域為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