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組織編寫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進展報告》在“綠色低碳轉型標準化技術研討會暨第七屆綠色生產與消費交流會”上正式發布。
下一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分院將在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密切聯系行業企業、研究機構、有關標委會等相關方,積極參與和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急需技術標準研制,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報告摘要如下:
國際——
1、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發布的23000多項國際標準中,有1000多項標準直接貢獻于氣候行動,包括環境管理體系、溫室氣體量化和報告、溫室氣體管理和氣候行動、能源管理體系、綠色金融等ISO國際標準。
2、國際標準化組織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于2007年成立了溫室氣體管理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后者已發布標準有13項,正在制修訂的有6項,并正在推動制定《碳中和原則和指南》(ISO 14068)國際標準。
3、ISO在2011年11月正式成立了二氧化碳捕集、運輸與地質封存(CCuS)技術委員會,目前已發布標準10項,正在研制的有5項,其中中國牽頭發布2項技術報告,正在推進制定1項國際標準。
國內——
4、在我國現有國家標準中,節能類國家標準390余項,現行強制性能耗限額與能效標準分別為112項和75項;碳排放領域涉及的系列標準中,企業碳管理系列標準3項,單位產品碳排放限額標準4項,同時綠色制造、包裝和評價等國家標準有50余項,循環經濟類國家標準有10多項。
5、我國現有行業標準中,涉及綠色、節能、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能效、能耗、溫室氣體等多個領域的行業標準700余項。
6、節能和能效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包括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全國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52)、全國能量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59)等。
涉及節能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
全國輕質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筑密封材料分技術委員會(SAC/TC195/SC3)負責建筑節能保溫、密封材料;
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汽車節能分技術委員(SAC/TC114/SC32)專業范圍為汽車節能;
全國石油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氣田節能節水分技術委員會(SAC/TC355/SC11)負責油氣田及油氣輸送管道領域的節能節水技術及方法領域;
全國燃燒節能凈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SAC/TC441)負責燃燒設備與燃燒方式(不包括鍋爐、工業電熱設備)領域;
全國暖通空調及凈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43)負責全國建筑物內使用的供暖、通風、空調、凈化設備及相關檢測技術、處理技術、節能調試和運行評價等專業領域。
7、目前,光伏發電方面已發布國家標準49項,太陽能熱利用方面已發布國家標準42項,設計太陽能領域的行業標準有80多項;風能發電方面已發布相關國家標準90余項,已發布行業標準94項;現行有效氫能相關國家標準共計98項,氫能行業標準30余項;我國已制定80余項國家標準,160余項行業標準,涵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質熱點、清潔供熱、成型燃料等;新能源汽車國家標準有71項,有關燃料電池汽車標準11項;國核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發布國家標準174項,核能行業能源類標準約930余項;海洋能轉換設備領域國家標準有4項,正在制定的也有4項,海洋能開發利用方面已發布國家標準10余項。
8、關于CCUS,我國住建部制定了1項國家標準GB/T 51316-2018《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工程設計標準》,全國石油夭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研制國家標準《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和地質封存管道輸送系統》。此外,現行的行業標準7項。
9、生態環境
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7)自1996年成立以來,歸口管理國家標準37項,國家標準計劃12項;
全國環保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75)自2009年成立以來,歸口管理國家標準52項,國家標準計劃82項;
在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方面,我國生態環境部已發布水環境質量國家標準5項,水污染排放國家標準60余項,相關行業標準40余項;大氣環境質量國家標準4、固定源和移動源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近60項,相關行業標準17項;土壤環境保護領域已發布行業標準50余項;
在污染治理方面,制定并發布國家標準500余項,行業標準發布了近630項;
在生態系統評估與修復方面,發布6項相關國家標準,34項相關行業標準,并且已制定生物多樣性直接相關行業標準19項;
2021年7月,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JR/T 0228-2021)等首批2項綠色金融行業標準。
10、報告提出了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① 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的協調統籌機制 ② 加快制定急需技術標準 ③ 構建起完善的標準實施和監管體系 ④ 實現標準數字化技術創新 ⑤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交流合作。
11、報告同時提出了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的思路:
未來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應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提出總體建設方案。標準體系應涵蓋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林草、金融、商務、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各方面,實現碳排放重點行業和領域全覆蓋。此外,標準體系可從基礎共性、碳減排、碳清除、市場化機制等路徑進行構建,兼顧國家、地區、園區、組織、產品等不同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