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民總動員、打好翻身仗”工作要求,全面實施達標進位八大專項攻堅行動,綜合施策、精準施治、重點突破,加快推進空氣質量改善、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強人民幸福感,為建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生態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19年,濱海新城PM2.5全年平均濃度力爭達35μg/m3及以下,確保進位。
三、專項行動
(一)重點區域管控專項行動
1.以敏感點周邊劃定重點區域,加強重點區域空氣質量解析。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全面開展現場排查,全面消除涉氣污染隱患,全面實施嚴管措施。組建專項巡查組,對工業廢氣、餐飲油煙、高污染燃料開展排查,建賬銷號、限時整改。
2.重點區域內道路、工地全部實行不間斷灑水,保持地面濕潤。水泥、黃砂等散貨堆場蓬布覆蓋,消除裸露土地。配備專用灑水車2輛,確保每天灑水頻次3次以上,污染天氣4次以上。
3.研究并實施交通管制,重點區域路段實施重型柴油車輛分流、限行措施。
(二)工業廢氣治理專項行動
1.開展涉VOCs企業密閉化收集治理改造,2019年完成印染、化工、涂裝、印刷包裝等行業VOCs深度治理項目5個;完成VOCs泄露檢測與修復任務4個。
2.深化工業廢氣排氣筒整治,涉氣重點單位安裝廢氣排放量進行在線監測并完成聯網。按“統一編號、統一要求、統一監控”要求,建立廢氣排放口管理清單。規范設置性采樣口,配備采樣平臺、攀爬梯和監測用電源。2019年7月底完成重點企業整治任務。
3.以信訪投訴多、廢氣嗅閾值低的企業為重點,實施臭氣異味全過程防治,督促涉臭氣異味企業采取封閉、加蓋等收集處理措施,提高臭氣廢氣收集率和處理率,明顯減少工業臭氣異味排放,2019年實施臭氣異味治理項目1個。
4.開展浙江醫藥昌海生物分公司等企業VOCs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試點,加強運行過程監控。全面推進重點排放源電信號在線監控系統建設,監控系統納入企業治污設施監督管理范疇。
5.以生產車間、原材料倉庫、生產線等堆場為重點,采取有效防塵降塵措施。物料裝卸應配備防塵措施,轉運物料盡量采取封閉式皮帶輸送。廠區所有運輸通道實施硬化并定期沖洗或濕式清掃,運輸車輛實施密閉或全覆蓋;配備沖洗設備,安排專人沖洗車輛,確保車輛進出廠區不帶塵土。
(三)揚塵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1.全面落實建筑工地、交通工程“七個100%”,未達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對5000平米以上建筑工地、城區道路施工工地實行督查全覆蓋。建立完善揚塵控制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強化監督及考核管理。
2.加強拆遷工地揚塵管控,拆遷過程采用霧炮、噴水等抑塵措施、確保抑塵效果。暫不開發的裸露土地要落實表面覆蓋或復綠等抑塵措施。
3.實行城市道路清掃標準化作業,同步開展機械化清掃和灑水作業,主要道路重點路段晴天不間斷灑水作業。隔離欄、護欄、道路側邊石不能積灰積塵,推行“以克論凈”、確保深度保潔。加強道路兩側綠化,減少裸露地面。
(四)柴油貨車治理專項行動
1.加快老舊營運車淘汰更新,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加大路檢路查力度,嚴格查處超載、超排放及未清洗的營運柴油車。
2.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非道路移動機械未申報登記的、排放不達標的,不得進入各類施工工地作業。
3.禁止農用車在城市道路上路行駛。嚴厲打擊外省外地農用車在濱海新城內道路上路行駛。
4.加快推廣新能源車輛,工礦企業等廠內移動機械全部使用電動車輛。
(五)產業結構提升專項行動
1.淘汰落后產能10家,保留的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2.開展“低散亂”整治,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分類施策,提出治理計劃。符合新城產業政策、屬于環境影響評價登記表類、且無群眾信訪投訴的企業予以過渡性保留;凡不符合產業政策和安全要求、企業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超標、群眾反映強烈、且治理無望的企業,應立即予以關停取締。2019年,完成“低散亂”整治任務10家。
(六)能源結構優化專項行動
1.繼續實施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完成市里下達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重點用氣單位天然氣管網建設。
2.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全面淘汰10-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
3.加強能源“雙控”,嚴把耗煤新項目準入關,落實新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責任,完成煤炭消費總量下降目標。
4.開展建成區散煤整治行動,加強對商戶和居民生產生活使用散煤行為全面排查及勸導,取締蜂窩煤生產及銷售點,加大合法燃煤質量監管力度,從嚴處罰燃用不合格煤炭行為。
(七)鍋爐爐窯整治專項行動
1.禁止新建生物質鍋爐。推進9家企業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
2.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各類工業爐窯管理清單,開展工業爐窯深度整治,完成市里下達的淘汰治理任務。嚴格執行相關排放規定,達不到相關要求的,實施停產整治。
3.開展磚瓦窯深度整治,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加強現場執法檢查、監測,重點檢查“三同時”落實及污染物排放情況,對排放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因子開展現場監測。
(八)面源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1.餐飲業油煙排放單位全部安裝使用油煙凈化設施,建立清洗維護臺賬,確保油煙治理設施高效運行。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從嚴查處。
2.持續進行煙感監測和全景監控。加強秸稈綜合利用,2019年,秸稈綜合利用率95%以上。開展秸稈禁燒、露天燒烤、垃圾焚燒等專項巡查,結合高空瞭望,加大秸稈禁燒力度,努力實現“零火點”目標。
3.控制農業源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強領導、精準施策。各相關責任局(辦),派出機構、瀝海鎮要高度重視、精準發力、精細施治,確保空氣質量提升好轉,達標進位。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原則,結合新城藍天行動三年計劃要求,各牽頭部門要細化制定分線達標進位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二)加強巡查、嚴格督查。各牽頭部門要及時組織開展各類常態化巡查、督查,強化執法監管。空氣質量提升考核結果納入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藍天辦將會同監督室對各部門工作推進情況實施檢查,定期通報。對達標進位工作進展不力、成績落后的部門,視情況實施函告、約談、聯合啟動問責機制等。
(三)加強能力建設,科學治氣。加強藍天辦人力配備。推進工業廢氣自動監測系統建設,選址建設鄉鎮空氣監測點,提升大氣質量監測監控能力。加強科技攻關,充分發揮專家在決策、指導、論證等方面作用,指導科技治氣。
(四)加強宣傳,全民治氣。大力營造全民治氣的濃厚氛圍,豐富環境宣教形式,在平面媒體和新媒體上開設治氣專欄。不定期組織開展檢查、評價,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