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外部環境不佳的情況下,環境企業是如何成功扛過2018年的考驗期,又如何迎接2019年的挑戰呢?他們有著怎樣的感慨?對于未來我們將如何應對?
2018年對于環境產業來講,是一個難忘的年份。2018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一路高歌猛進的環境產業突然踩了“急剎車”,令眾多環境企業措手不及。
新視角回望2018環境產業
剛剛走過的2018年,對于環保人士來說實屬不易,身處環境領域的企業家都深刻感受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新矛盾、新問題如影隨形。很多人感覺2018年是環境產業的“寒冬之年”,但是轉換視角,主動變革,春天也許就在眼前。
據相關部門分析,自1901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經濟資本的負盈利率達到了93%,1929年的大蕭條時期。2018年國家統計的40~50個行業的價值指數全部在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的就是環保行業。
但是,北京控股副總裁柯儉認為,目前整個經濟形勢都不太好,我們不必過分悲觀。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仲華認為,如果把2018年環境產業的經歷放到數百年產業發展的歷史中來看,這可能是個平常事。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原油價格下降了60%以上,但在這一期間內,石油企業采取控成本、提升效率、整合業務,技術創新等舉措,行業得到重生。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2018年環境產業發生的事情其實不是太糟糕的事兒,或者說是發展壯大中必然的事,經濟不好的時期反而是企業整合、管理提升和技術創新的絕好時機。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認為,沒有優勢的機會就是陷阱。環境產業在過去的幾年喪失了理性,很多環境企業被機會所牽引進行盲目擴張,進入了不具備優勢的PPP項目中,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做PPP必須具有資金成本優勢和強大的工程施治能力,這對于央企具有明顯優勢,但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存在巨大風險。
都是PPP惹的禍?
2018年環境產業經歷了高歌猛進下的行業之殤,那么,問題出現的原因在哪?這是我們當下一直思考的問題。
趙笠鈞認為,某種程度上看,一些質量不高的PPP項目是制度創新下的毒資產,的確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環境企業應當理性看待PPP模式,更專注于品質與創新,進行新價值的創造。
同時,他也指出,“目前中國的環境企業還是以小微企業居多,企業生長進化面臨著諸多挑戰,如組織變革、團隊建設、文化升級,這是企業發展需要著重投入的基礎建設根基。”
張仲華提到,PPP本身不是壞東西,只有把其中的資金、技術、運營、規范等要素匹配,才能還原PPP的本原。如果PPP供需雙方“各懷鬼胎”,想利用PPP達到違反PPP本原的目的,那就會出問題。
鵬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春指出,中國以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太粗獷,跑馬圈地,跑得太快,容易馬失前蹄。PPP本身沒錯,是在幫助政府服務,但是因為投資過度,導致貨幣貶值,風險加大。
國企視角看待資本的力量
資本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國企來說,他們有著天然的資金優勢。
綠色動力自從北京國資入股之后得到了很好發展。國企和民企之間的聯姻既能保持民企的機制,又得到了國企的品牌和資本力量的助力。尤其是對于做垃圾焚燒發電的綠色動力來說,對資本有著巨大的需求。如何運用好資本?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喬德衛講述了綠色動力善用資本的力量,一步步發展壯大,進行市場布局的歷程。
綠色動力在剛注冊成立的前五年,屬于純民營資本運作,發展很困難。2005年-2009年,北京國資公司以資本控股綠色動力;2009年-2014年,綠色動力建立投資管理平臺,引進戰略投資者,初步形成市場布局;2014年-2018年,公司H股上市,大力拓展市場,打造惠州、通州標桿項目,完成全國市場布局;2018年6月以來,隨著A股掛牌,綠色動力成為業內以及A+H股上市的企業,同時加快投資并購,快速擴大市場規模。2018年上市之后短短半年時間,通過并購和市場拓展拿到十余個項目,集團實際垃圾處理總規模達到61,300噸/日。綠色動力一直在利用資本的力量加大并購力度,行業整合。
北京控股這些年來以資本作為紐帶,不斷通過海內外并購,兼并重組,得以快速成長。2008年1月,北京控股入主上華控股,注入水務資產并更名為北控水務。同年北控水務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收購中科成并同時完成了混改,北控水務是國有資本和民營體制的有機結合。北京控股靈活地運用金融資本和工具服務于實業,通過低成本融資以開發新項目和并購的形式進行快速擴張。創新、和靈活的資本運作則是其在水務這樣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里“成就霸業”的關鍵。
“資本具有流動性,是資本的力量使北京控股進入環保領域。同時,2008年~2009年期間,從整個環境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是環境產業板塊騰飛起步的時間。BOT為資本的進入提供了很好的理據,國家的環保政策也為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提供了強烈的配套。”柯儉提到,2008年至2017年,資本為環保市場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助力,直到2018年,嚴環保督查和國家去杠桿政策的出臺,市盈率和業績在資本市場都出現了“雙殺”的局面,企業對資本市場承諾的資本回報都沒有達到,因此引發了大家對環保板塊的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