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隨著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與日俱增,加之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禁止“洋垃圾”入境成為新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中國的“洋垃圾”禁令不僅將改善中國環境,還將使曾經的垃圾出口國正視垃圾處理問題。
“洋垃圾”禁令持續優化升溫 這下美國著急了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但是,生態環境依然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短板,必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將“洋垃圾”拒之門外,是治理環境的一記重拳,是國內產業升級轉型的結果,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需求,是保障生態安全、國民健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緩解工業的原料不足,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為的資源利用、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據觀察者網報道,2016年全年,美國共向中國大陸出口了價值約56億美元的廢品。
然而,隨著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與日俱增,加之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禁止“洋垃圾”入境成為新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
3月23日,美國在WTO上要求中國不要進一步禁止進口廢金屬,并且表示中國對于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廢金屬不是回收再利用了,而是被廢棄了。
在固體廢物進口問題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曉宇認為,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從短期看,無疑會對歐美一些傳統垃圾輸出國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此舉進一步解決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會倒逼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近年來,在打擊“洋垃圾”走私行為上,我國作出了巨大努力,然而走私“洋垃圾”問題仍然屢禁不止。問題主要癥結則在于非法倒賣“洋垃圾”和轉讓固廢進口許可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為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人民健康,“洋垃圾”禁令鐵拳出擊。
2017年7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方案將禁止進口的“洋垃圾”分為4大類共24種,分別是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廢紡織品原料和釩渣。2018年1月1日起,方案正式執行。
美國代表稱可以理解中方在環保問題上的憂慮,但中方的做法可能會帶來反效果,而且政策執行太快,沒有留出充足時間給產業做出調整。
其實不然。中國的“洋垃圾”禁令不僅將改善中國環境,提升國內相關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污量,還將使曾經的垃圾出口國正視垃圾處理問題,促使新型復合材料市場興起。
洋垃圾禁令指出,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紡織廢料、釩渣等品種。目前中國廢金屬的進口分為限制進口和非限制進口兩類。批調整了四類,后續還會逐步再進行調整。同時,我國對于批目錄調整的消息提前了半年進行發布,并及時將信息通報給了包括WTO在內的有關組織。
我國在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上是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的,為產業調整預留了較長的緩沖期,彰顯出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決心,更承擔了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
在洋垃圾狙擊戰中,中國將疏堵結合,加強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讓不規范甚至是違法的企業、行業走上正道,加速轉型升級,以實現對“洋垃圾”“不想進”。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強調,所謂“政策出臺比較匆忙,給予外方準備時間較短,引發混亂”的觀點,要么是不太了解實際情況,要么是故意把責任往外推卸。
中國雖然對一些固體廢物下了進口禁令,但國內市場的需求依然存在,這將成為2018年制造業的巨大機遇。與此同時,停止進口后,中國廢塑料企業將面臨每年數百萬噸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過國內的垃圾分類和固體廢物回收體系填補。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循環經濟科技轉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曲瑞晶表示,杜絕洋垃圾,減少進口固體廢物也是為國內推行垃圾分類制度讓路。
打好洋垃圾阻擊戰,要嚴守海關和質檢大門,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做好行業的監督管理,加強相關法制建設。同時,要加大國內回收體系建設、創新回收模式、做好資源化綜合利用,積極進行海外業務布局,替代進口固體廢物完全可行,甚至可以擴大到固體廢物出口。李干杰指出,中國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調整優化進口名錄,大幅壓減固體廢物進口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