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隨著城鎮化的迅猛推進,城市內澇防治成了汛期防災減災的“新課題”。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成為解決以上問題的重要抓手。試點兩年時間,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日臻凸顯。
告別逢雨必澇尷尬困局 海綿城市建設成效凸顯
近年來,“大雨必澇”“雨停即旱”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通病。這不僅給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還對整個城市水環境造成破壞,對城市發展和居民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過去3年內我國超過360個城市遭遇內澇;今年以來,已經有41座城鎮因暴雨內澇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經直接造成了約353億元的經濟損失。
為解決城市“逢雨必澇”,告別看海尷尬,國家開始試點開展海綿城市建設。2015年和2016年,綜合考慮我國東、中、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南北方的氣候不同,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涵蓋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
其中,濟南、武漢、重慶等16個批海綿城市試點,已經走過800多個日夜,三年大考節點將至,其項目實施規劃已全部對外公開。截至2017年4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國內利好政策持續加碼,海綿城市自上而下加速前行。中央及各部委政策密集發布確定方向,各地方政府出臺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意見加速執行。如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海綿城市政策的推動呈指數型增長;海綿城市建設取得了初步進展,會喝水、能存水的“海綿寶寶”越來越多,逢雨必澇的現象有所減少。
北京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環路下凹式立交橋區進行改造,綜合采取滲、滯、蓄、排等措施,提升橋區的排水防澇能力,城市內經過改造的立交橋區內澇積水次數明顯減少。
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江西省萍鄉市經過近兩年的大力建設,城區排水防澇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萍鄉從終端處理到系統治理,在全市域、中心城區、示范區3個空間尺度上,分層構建海綿城市體系;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新城區以目標為導向,以面帶片。值得注意的是,在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組織的海綿城市建設年度績效考評中,萍鄉市連續兩年名列。
四川遂寧市經過兩年試點,城區共有內澇點18個,目前已整治完成16個。在已完工試點區域實現了“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的海綿目標,城市品質顯著提升。
除了能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災害、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海綿城市建設大幅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等成效也逐漸顯現。多地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獲得廣大民眾的普遍支持,海綿城市相關新材料、新設備、新施工工藝也實現了產業化發展。
慢慢地,海綿城市建設的效果已經顯露。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建設海綿城市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海綿城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逢雨必澇”的難題,但和在短期內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是兩碼事兒。在現實工作中,我們不能低估防洪排澇的難度,也不可高估海綿城市建設的效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