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領域并購熱度不減 2016年資金總額高達240億
2016年的環保市場持續保持著2015年的火熱。在市場搶占加速、項目利潤壓縮的情況下,收購更加成為發展擴張的重要手段之一。E20環境平臺特別梳理2016年1月至今的環保并購案,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涉及固廢的環保并購金額已近240億元。從這些動輒上億的并購案例中,我們可以窺探其背后的產業邏輯。
野蠻人繼續跨界,固廢領域熱度不減
2016年以來,固廢領域的并購至少有4起是行業外企業跨界而來的交易,涉資10余億元。
相比于前兩年通過買買買進入環保,在2016年,央企等大型企業設立環保板塊、成立環保公司似乎漸成風潮。如中國化學聯合集團公司10億元投資設立了環保企業,中交建旗下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招商局成立招商局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此之外,從通過固廢方面并購進入環保領域的幾場交易來看,也能一窺行業熱度。如上表中,鞍山工程機械在并購尚遠環保91.11%股權后,公司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環保技術推廣與應用,包括污水處理技術、污泥處理技術、土壤修復技及循環冷卻水管理技術,專心進入了環保領域;潤邦股份1.78億元收購江蘇綠威環保,從專用設備制造業進入了污泥處理這一環保細分領域。
進入新的細分領域,調整戰略布局
對于業務尚且單一的環保企業來說,橫向并購是進入細分領域的重要手段,能夠為企業成長打開新路徑,推進企業走向綜合化服務方向。
在固廢相關并購中,多項并購動因是為了切入新的細分領域。如桑德快速布局再生資源回收領域,創業集團切入餐廚領域,瀚藍環境進入危廢市場等。在2016年1月至今,至少有9起該類并購,涉資18余億元。
深化業務布局,延伸產業鏈
對當前公司主營業務相關資產的并購數量不少,但整體看來金額不大。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固廢領域并購中,該類交易至少有5起,涉資約1.3億元。
這類并購中,并購方通常能夠據此繼續加碼主業,加速公司成長。如首創環境收購藍潔利德,可以延長首創環境危廢業務的產業鏈,同時能夠保證末端處理處置的物料來源,提高處置設施的生產效率;龍馬環衛并購龍環環境,目標是將龍環環境正在執行的項目打造成環衛產業服務的樣板工程,成為公司環衛產業服務向全國擴張的孵化器。
海外并購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生水起,在不景氣的經濟中,正日益引發廣泛關注。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企業共實施海外并購項目521個,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涉及18個行業大類。
在固廢領域,今年的環保企業海外布局也相當精彩。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該類交易共4起,涉資約116億元。除了年初北京控股百億并購EEW外,光大、維爾利等企業也積極布局,有選擇性地挑選了利于增強技術實力或開拓海外市場的優良資產。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我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目前已經跨越了進口設備、技術的階段,處于從國外直接并購企業獲得技術和并購投資運營公司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像西門子、GE等公司一樣,憑借核心競爭力成為泛化公司,擁有技術研發、市場戰略和設備制造全鏈條業務。而我們國家的環保企業,即便和跨國投資運營公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整合、混改及其他
在今年固廢相關的并購交易中,有不少案例出于公司業務整合或混改需要的考慮。如新西蘭固廢公司BCGNZ轉手三次,終于在今年6月花落首創環境;北京控股將所持的GSWM的全部已發行股本、湖南衡興的65%股權、北控文昌的100%股權、哈爾濱市雙琦的80%股權、北控沐陽的100%股權轉讓至北控發展,被看作北控集團意欲打造另一固廢領域巨頭的表現。
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該類交易共5起,涉資約94億元。
(原標題:2016年240億固廢產業并購背后的戰略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