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綠”包裝在路上 需多方合力聯手推進
8月2日,國家郵政局對外公布的今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快遞服務量的激增,總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快遞業包裝及其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所幸,國家正在推動快遞這個“污染大戶”走向綠色化。日前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謀劃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提高快件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基本建立快遞業包裝治理體系,將其細化為強化快遞業包裝日常監管、制定修訂快遞業包裝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12項具體任務。
據了解,目前國內快遞包裝的材料主要有封套、紙箱、標識貼、編織袋、塑料袋、氣泡膜、氣柱袋、發泡塑料、膠帶、木箱等。一層層的材料中,誰才是包裝綠色化路上大的障礙?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在諸多包裝廢棄物中,塑料袋、膠帶等難以降解的包裝物料污染嚴重。這些塑料制品通常會在自然界中穩定存在數百年,而在此之前,不管采用填埋還是焚燒的方式處理,都將會對環境產生危害。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能回收快遞包裝箱的話,對于快遞代收點和消費者來說是雙贏。然而,費時又費事,成為消費者和快遞員對快遞包裝回收業務的普遍反映,這讓回收業務的推廣陷入尷尬。
盡管綠色物流已成共識,業界呼吁消費者加入多方聯動,但由于成本高、缺標準,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遞行業“大行其道”。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綠色的快遞包裝使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成本問題。國家對快遞行業發展也十分關注。但目前,對快遞業、電商的包裝規范標準、指導意見還沒有明文規定,作為世界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
來自媒體報道稱,7月底,山東省部分消費者收到的快遞將是次包上可降解的綠色包裝袋,郵政速遞EMS、山東中通和山東廣通三家快遞企業成為推廣使用綠色快遞包裝袋的先行軍。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逐利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快遞業的綠色包裝,根本的還是要完善快遞包裝標準體系,規范快遞包裝,確保標準實施到位。同時,政府、商家、物流企業、物流平臺加上消費者“五方聯動”,共同參與到推行綠色快遞的行列中。
(參考資料:新華社、大眾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