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技術日臻成熟 土壤污染修復曙光漸盛
水泥窯協同處置
水泥窯協同處置原理為利用水泥回轉窯內的高溫、氣體長時間停留、熱容量大、熱穩定性好、堿性環境、無廢渣排放等特點,在生產水泥熟料的同時,焚燒固化處理污染土壤。
有機物污染土壤從窯尾煙氣室進入水泥回轉窯,窯內氣相溫度高可達1800℃,物料溫度約為1450℃,在水泥窯的高溫條件下,污染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機化合物,高溫氣流與高細度、高濃度、高吸附性、高均勻性分布的堿性物料(CaO、CaCO3等)充分接觸,有效地抑制酸性物質的排放,使得硫和氯等轉化成無機鹽類固定下來;重金屬污染土壤從生料配料系統進入水泥窯,使重金屬固定在水泥熟料中。
水泥窯是發達國家焚燒處理工業危險廢物的重要設施,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即使難降解的有機廢物(包括POPs)在水泥窯內的焚毀去除率率也可達到99.99%到99.9999%。從技術上水泥窯協同處置完全可以用于污染土壤的處理,但由于國外其它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發展較成熟,綜合社會、環境、經濟等多方面考慮,在國外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在污染土壤處理方面應用相對較少。
熱脫附技術
自1985年美國EPA將該技術采納為一項可行的土壤環境修復技術起即被廣泛應用于國外處理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土壤、污泥、沉淀物、濾渣等污染場地的修復。另外,熱脫附技術對于處理一些突發性的有機污染環境事故,如由于意外泄露、傾倒而發生的突發性土壤污染事故的應急修復也是一種不錯的技術方案。
目前我國熱脫附修復污染土壤應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尚存在著以下問題:1.設備投資成本高、設備適用性不強、運行費用昂貴。2.對不同污染物的認識不夠,不當的參數組合會導致其他副產物的產生,特別是含氯有機物的處理過程中會產生二噁英。3.土壤修復工程的噪音和揚塵、粉塵污染等新污染源控制難。
作為一種熱處理技術,通過加熱把污染物從土壤中脫附出來,這種技術在原理上并不復雜。但這種技術的先進性,關鍵表現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工程應用的過程和經驗是重要的。比如系統的控制、工程的管理和二次污染的防范等。不是說有了污染場地、有了設備就可以用好技術,而是能不能將實際經驗應用到修復的工程中去。所以,我們在引進技術的時候,一定要與實際的工程結合,要通過工程化應用,把先進技術真正轉化為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