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示范機組正式落戶我國西部。據中廣核集團透露,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已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具備建設條件的廣西防城港紅沙核電二期工程“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等項目予以核準。
據中廣核介紹,防城港二期工程設計文件、設備采購及供貨、現場施工準備等各方面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滿足開工建設及后續連續施工的要求。在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后,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即可開工建設。
華龍一號是由中廣核和中核集團聯合研發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該技術充分利用了我國近30年來在核電站設計、建設、運營及研發所積累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吸收了國內外壓水堆核電站設計、建造、運行的成功經驗,創新采用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依托我國業已形成的核電裝備制造業體系和能力,充分體現了安全性與經濟性的均衡、先進性與成熟性的統一、能動與非能動的結合,是可持續發展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是中廣核與國內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借鑒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采用高安全標準聯合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機型,安全等各項性能指標達到了先進水平,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10月21日,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在倫敦正式簽訂了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的投資協議。協議約定,該項目將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并把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作為其參考電站。這是我國在老牌核電強國建設核電站,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標志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認可。
投資者或許還記得,今年4月份,中國一重、沃爾核材、臺海核電、上海電氣等核電股,不到一個月,股價接近翻倍。中國一重從4月16日啟動,股價從6.85元一路飆升,高漲至21.37元,漲幅3倍多。那一輪行情爆發的導火線,正是4月16日國務院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
核電和高鐵一樣是中國制造的金名片,仍有反復炒作的機會。核電板塊在股災后大幅回調,處于底部震蕩階段,值得投資者逢低布局。
我國的核電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很低,2014年底我國核電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只有2%左右,而目前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為12%,我國的這一比例遠低于平均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202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kW,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kW以上。目前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容量共4800萬kW,核電建設從開工到投產需5-6年,如需完成2020年的8800萬千瓦規劃,未來5年,中國需要開工建設近40臺核電機組,平均每年核準6臺,至少需要投入6000億元。
去年2月,“華龍一號”出口巴基斯坦。今年2月,中阿政府簽訂了《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標志著“華龍一號”出口拉丁美洲。目前,中核集團正在建立海外市場開發體系,積極推動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近20個國家核電項目合作。以“華龍一號”技術為核心,向提供核電一體化方案,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布局。
考慮海外核電市場更大,預計2030年前核電將有3萬億的市場空間。
建議關注個股:
中國一重:在大型鑄鍛件領域有多年技術積累,擁有特大型水壓機等鍛造專用設備的裝備體系,優勢集中于大型核電鍛件領域。
臺海核電:一家具備三代核電主管道全流程生產能力的制造商,在一回路主管道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上海電氣:憑借多年的大型電力成套設備技術積累以及完整的裝備體系,優勢集中于核島及常規島成套設備領域。
大西洋:公司作為目前行業內承擔核級焊接材料國產化應用開發研究的生產型企業,是核電用焊接材料的主要供應商,目前國內所有已建和在建的核電工程項目均采用了公司的核電焊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