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置,污水、
固廢處理工程中的沉疴舊疾,環保行業進程中一抹揮之不去的痛。2022行至終章,2022年污泥處理行業累積下來的經驗絕對是繞不開《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
一、2022年污泥行業發展淺述
浪潮堆疊高進,污泥已成“環保主角”
從“十三五”時期的“水十條”到“十四五”頭一年發布的《“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盡管面向污泥處理的路已經大幅拓寬,但也可以看到,污水處理的“風頭”還是要略勝污泥一籌。從“十三五”到“十四五”開局,這種大局勢沒有改變。相關工作人員也認為,十八大以來,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雖顯著增強,但“重水輕泥”現象仍未有根本性的扭轉,污泥安全穩定處置成為了制約污水處理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
2022年,在《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的正式出臺后,污泥行業終于也算找到了可以追隨的“正主”。也可以說,在這份面向污泥的重要文件出臺之時起,污泥行業才“名正言順”地進入了“泥水并重”的新時期。
該文件針對污泥處理,提出到2025年,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達到95%以上,基本形成設施完備、運行安全、綠色低碳、監管有效的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體系。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推廣。而就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利用,文件要求重點從優化處理結構與加強設施建設兩方面延伸開去。
擠進“第一梯隊”,污泥“第二春”回歸
2022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在反饋督察情況的時候指出了地方不少問題,其中污泥領域的短板問題不少、缺口較大。北京、天津、浙江、河北等省市均曾在環保督察工作中被指出有關污泥處理不當的問題。
方向有了,目標明確,結合目前污泥處理的現狀來看,業內普遍認為——如何打通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公里”,為污泥處理尋找安全環保可持續的出路是業界近年來亟待解決的難題。
由此,業內環保企業的動作變得積極起來,給出了不少污泥處理多樣化的思路、方案。中持股份、北控水務等覆蓋污泥處理業務的環保企業均不止一次表示,公司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推動技術、產品工業化、市場化應用。
項目技術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污泥處理處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本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瀑落式回轉窯制備陶粒輕骨料技術、燃煤電廠污泥干化焚燒處置集成等技術入選國家工信領域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2年版)。
行業標準方面,國家于年中施行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及污染土中重金屬的檢測方法》,且剛剛結束了兩項污泥協同處置廚余垃圾相關標準的征意工作,此外,2022年累計發布的污泥相關標準10余項,環保在線匯總如下(如有缺漏,歡迎補充)↓

總結來看,污泥資源化利用正在步入正軌,企業創新、標準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并紛紛進入加速段。從政策及標準化進程來看,污泥干化焚燒利用、土地利用等仍是行業主流處理手段,污泥資源化的技術路線則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二、2023年發展展望
正式進入“十四五”的第三個年頭,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俗稱“四化”)必然將繼續深入。其中,在當前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讓污泥處理突出“資源化”之必須,不僅能夠充分打開污泥市場,更會是一場“狂熱吸金賽”,走上資源化,并穩定推進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工作應該還是來年污泥處理行業的“主題詞”。“污泥資源化項目釋放更充分,技術銜接更高效”不僅是行業的期待,也更將進一步走向現實。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