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
分散式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玻璃鋼材質的殼體耐腐蝕,結構穩固,使用壽命長;在氧化池添加電解池,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污水凈化程度,污水處理高效節能,我公司能為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原水水質,不同的用水標準,不同的設備設計出*的方案及技術方案咨詢服務。
分散式污水處理是相對于污水的集中處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將污水進行原位處理,以達到排放或者回的標準。我們平時所說的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其實就是集中式處理系統,他將劃定的排污范圍內的污水收集后,通過網系統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集中處理。集中處理方式中,市政網的投資占到污水處理投資的60-70%,如果某個地區比較偏僻,且其產生的污水量比較小,將其污水也接入網的話,網部分投資可能過大,這個是時候就可以對這部分污水進行單獨的處理,相對于大規模的集中處理,這部分污水的處理就是分散式的處理。還有,比如目前我國的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落后,人員素質也相對較低,但是水污染問題又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分散式處理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以一個村子為例,村子里邊居住相對集中的若干家庭的污水可以收集后進行集中處理,那么住的比較分散的就可以采用一家一戶的處理方式,具體的技術比如有土地處理系統,包括滲濾系統,人工濕地,還有生態溝渠,一體化的小型生物處理系統等等,這些技術投資低,運行管理簡單,而且有比較好的處理效果,適合農村地區使用。
分散式污水處理方法
(1)調節池施工
a、首先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施工區域,并在相應的施工區域用挖掘機挖掘至設定的深度形成調節池,然后將調節池的側面和底面分別進行夯實處理,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澆筑厚度為10~15cm;
b、待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在調節池的內部搭設加強板筋,然后在調節池內安裝第二輸水管,使第二輸水管的端口與調節池的底面之間的間距小于25cm,并在第二輸水管上安裝抽水泵,接著將第二輸水管固定在調節池的內側面上;
c、然后在抽水泵的上方20~30cm的位置安裝過濾網,使第二輸水管貫穿過濾網,并將貫穿位置用鐵絲進行固定,接著在過濾網的上方通過支撐架安裝攪拌粉碎裝置,使攪拌粉碎裝置與調節池進行固定連接,保證攪拌粉碎裝置的底端與過濾網之間保持10cm以上的間距;
d、最后將污水的源頭通過進水管與混流槽進行固定連接,并在混流槽上引出第輸水管,使第輸水管的出水端位于調節池內支撐架下方20cm的位置,然后將其與調節池的側壁進行固定;
(2)缺氧池施工
a、待調節池施工結束后,沿著調節池的水平方向,且距離調節池1~1.5m的位置開挖缺氧池,缺氧池的深度與調節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開挖,每次開挖的深度均相等;
b、待整個缺氧池挖掘結束后,用夯實機對缺氧池的內壁和底面進行夯實處理,在靠近調節池的側面上用手持式夯實機進行夯實,然后沿著缺氧池的底面和側面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為15~20cm,待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在缺氧池內安裝加強板筋進行支撐固定;
c、最后通過吊裝機將密封罩吊運至缺氧池的上方,并沿著缺氧池下放至距離池口0.5m的位置,通過人工扶持密封罩,將密封罩安裝至設定位置,密封罩上設置有兩個通孔,再將第二輸水管的出水口安裝至靠近調節池一側的通孔內,將其連接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
(3)膜生物反應池施工
a、待缺氧池施工結束后,沿著調節池和缺氧池的水平方向,且距離缺氧池1~1.5m的位置進行膜生物反應池的開挖,膜生物反應池的開挖深度與缺氧池的深度相等,分5次挖掘,且每次挖掘的深度相同;
b、待整個膜生物反應池挖掘結束后,用夯實機對陌生給反應池的內壁和底面進行夯實處理,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澆筑厚度為15~20cm,待混凝土達到設定強度后,在膜生物反應池內安裝加強板筋進行支撐固定;
c、然后在靠近缺氧池的側面上距離頂端30~50cm的位置開設滲水孔,同時在膜生物反應池內靠近缺氧池的一側安裝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裝有回流泵,并將回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密封罩上的通孔內;
d、接著在膜生物反應池的底部鋪設輸泥管,輸泥管的豎直段固定在膜生物反應池的側壁上,且安裝有抽泥泵,位于底部的輸泥管上均勻設置有吸泥孔,然后在底部輸泥管的上方安裝輸氣管,輸氣管連接鼓風機,鼓風機固定在膜生物反應池的頂端外側,最后在輸氣管的上方且距離輸氣管20~30cm的位置安裝分離罩;
工作原理:
污水進入格柵池進行初步過濾,除掉污水中較大的雜質后,經提升泵提升進入間歇式曝氣池,經間歇式曝氣池間歇曝氣,從而去除污水中的部分COD、SS和N-NH3,減少后續MBR反應池的壓力。污水經MBR反應池的曝氣氧化過程后,通過出水管排出的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的排放標準。MBR池的污泥部分回流至間歇式曝氣池,從而構成一個循環系統,可使整個設備產泥量大大減少。
操作步驟
步驟一:污水經過進水管進入初濾調節池,首先在引流座的引流下,污水依次經過水平的初濾板完成初步過濾,大雜質過濾在初濾板上方,經過一端時間的使用,通過兩端的氣壓缸收縮,初濾板在轉軸的支撐下向下轉動直至與折疊導板接觸,此時大雜質在傾斜的初濾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初濾板落入折疊導板一側通過排雜口收集,排雜完畢,兩端的氣壓缸伸長,初濾板回復至水平狀態,然后在初濾調節池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調節污水pH值、水溫以及曝氣;
步驟二:通過第水泵將初濾調節池抽入到厭氧池中,往厭氧池中加入厭氧菌,利用厭氧菌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同時溫控循環箱的儲水槽內的加熱電阻工作對內部水進行加熱,然后通過熱泵工作往內層的換熱管注入循環熱水,通過換熱管和內層的換熱對厭氧池的污水進行溫度調節,當換熱管內熱水溫度降低時重新回到儲水槽內進行加熱利用;
步驟三:厭氧處理后的污水經過循環口進入膜生物反應池,通過膜生物反應器在自吸泵的作用下對膜生物反應池內的有機污染物降解和對泥水進行分離,抽取獲得中水排放到中水池,鼓風機鼓入空氣,污水中的泥土等雜質落入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旋轉頂座上,通過伺服電機帶動旋轉頂座逆時針轉動,泥土等雜質轉動的同時被擋座阻擋,泥泵工作通過吸嘴對擋座阻擋的泥土等雜質輸送到污泥池,同時第二水泵將膜生物反應池底部的未處理*的污水重新輸送到厭氧池,循環重復處理。
工藝設施簡要說明
格柵井(砼)
格柵井設置于調節池內污水源頭進水一端,設計考慮節約用地和投資。
格柵井內設置人工格柵,通過人工格柵攔截去除生活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固體、紙屑,保護水泵及后續管路系統不被堵塞。采用碳鋼人工格柵,格柵井尺寸為1000×600×1800mm。并在格柵井上設置蓋板,防凍。
調節池
在整個處理系統中設置了污水調節池。通過調節池設置,能充分平衡水質、水量,使污水能比較均勻進入后續處理單元,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減少處理單元的設計規模。有利于降低運行成本和水質波動帶來的影響。在調節池內設置潛水攪拌泵,防止發生沉淀現象,同時可以起到水質均衡的作用。設置液位自動控制裝置,水泵將根據液位自動開啟。
調節池設計水力停留時間10小時,有效容積50m3,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內設二臺WQ10-8-0.75型潛水排污泵,一用一備。
缺氧池
由于污水中的有機成分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設計采用生物膜法。
因為生活污水中有機氮含量高,在進行生物降解時會以氨氮的形式出現,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標會升高,而氨氮也是一個污染控制指標,因此在接觸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帶入的硝酸鹽和進水中的有機物碳源進行反硝化,使進水中NO2-、NO3-還原成N2達到脫氮作用,在去除有機物的同時降解氨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