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是指城鎮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目前,國家對黑臭水體的檢測指標有四項。其中,當氨氮指標大于8時,水體開始黑臭;大于15時,水體開始重度黑臭。黑臭水體產生是怎么造成的,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主要來源以下三個方面。
有機污染負荷逐漸加大。相關學者認為河流黑臭是一種生物化學現象,有機物在氧化分解過程中耗氧速率大于復氧速率,使得水體發生缺氧,導致產生眾多臭氧氣體,進而出現水體發黑現象。而有機負荷突然升高主要是一些工廠把廢水排放到河道中,使得河道產生有機污染物,給河道帶來較大污染,導致出現黑臭現象。
鐵金屬污染物。調查結果顯示,水體中的鐵元素在缺氧條件下能夠被還原,并且和水中的硫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FeS金屬硫化物,這些化合物會給水體帶來污染,導致水體發黑,終形成河道黑臭。
河流水動力不足。只有河道中的水正常流通,才能避免出現黑臭現象,但如果河流水動力不足,會影響水流速度,導致水體缺氧,從而使水質發生變化,給水體帶來較大影響。
整治對策
水是靈魂,必須堅定不移把水生態治理擺在1位。黑臭水體的整治應遵循水生態系統恢復的客觀規律,重點抓住截污、護泥、活水三個關鍵環節,綜合運用自然化、生物化、工程化的方法,進一步健全水質監測、預警應對、信息公開等機制,全力做好治水基本功,努力讓河流實現自然生長。
控源截污。大量外來污染源進入水中是水質變黑臭的根本原因,所以對外來污染物進行攔截是整治河道的前提基礎。污染源可以依據其進入的方式劃分為點源與面源。黑臭水體的形成,多與生活污水及生產廢水排放有關。以武進區嘉澤鎮為例,2017年開始新建污水管網和排水片區整治,2018年逐步接管并網,尤其是夏溪片、嘉澤集鎮片的污水收集接管,保證截流后的污水通道通暢及末端處理高效,全鎮水體質量日趨轉好。